衡中同卷历史周测卷15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中同卷历史周测卷15,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衡中同卷的免费答案上哪找

衡中同卷的免费答案上哪找

回答如下:衡中同卷的免费答案上百度百科找

,我现在还在读书,其实有时候感觉挺累的,但是,一想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之后生活的更好,就感觉还是挺幸福的。

[img]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做 七年级历史 单元测试题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40分。)

1.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

C.协调诸侯国的争夺 D.维护诸侯国的经济利益

2.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的诸侯国被灭亡剩下一些大的诸侯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灭亡 ③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也更为残酷 ④争霸战争进一步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4.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5.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467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6、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于哪一制度的衰落?(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

A.阻挡北方“戎族”的南下 B.保住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C.获得对其他诸侯王的支配权 D.为了加快统一步伐

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国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9、《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统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0.“退避三舍”这个 成语 来源于( )

A.吴越争霸时期 B.晋楚争霸时期

C.齐楚争霸时期 D.吴齐争霸时期

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诸侯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时,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3.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罪根本的不同是( )

A.性质不同 B.规模不同 C.残酷程度不同 D.破坏程度不同

14、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你知道“这三家”是那三家吗?( )

A.齐、楚、韩 B.赵、魏、燕 C.韩、赵、魏 D. 齐、赵、魏

15. 公元前260年,秦在一场战争中大破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16.铁农具和畜拉犁开始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7、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 ②由李冰父子主持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繁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增长 B.城市规模扩大 C.商业繁荣 D.快递业迅速发展

19.下列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使用广泛的是( )

A.石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青铜工具 D.铁制工具

20.战国时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畜拉犁的推广

C.人口的增加 D.各国君主的圣明

21.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弟司马耕,子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春秋战国时期

22、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铁农具和畜拉犁的推广 D.水利工程的兴修

23.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陶器 ②铁器 ③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4.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哪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25.都江堰是古代哪个国家修的(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26.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27.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其中发生在楚国变法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商鞅变法 D.吴起变法

2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的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9.战国时期,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这个“旧制度”是指(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奴隶制 D.中央集权制

30.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 ②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③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④都为了“尊王攘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秦孝公即位后,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他痛感脸面尽失。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应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2.七年级(1)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徙木立信 D.卧薪尝胆

3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郡县制

34.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途径有(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35.商鞅变法中,奠定地方行政管辖制度的重大举措是( )

A.土地私有制 B.奖励耕战 C.赏罚军功 D.建立县制

36.史料记载,孔子朝拜归来,家人 报告 :“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 故事 体现了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 )思想

A.“仁”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37.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38.《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9、世界上有 300 多所传播中国 传统 文化 的"孔子学院" 通过" 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40、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非常推崇。此思想属于哪个学派?( ) A.墨家 B.兵家 C、法家 D.道家

二、判断题 (每题2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12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41.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被推广使用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4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4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

44.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晋、魏、秦

45.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46.与长平之战相关的 成语 典故 是纸上谈兵。

三、材料与问答 (共48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47、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48、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 (5分)

4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6分)

50、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 收藏 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5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

5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4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共6分)

5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

5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6分)

(三)读图和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55、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

哪一项政治制度?(4分)

56、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3分)

58、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40分 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B C C C D B B D C A C C C D D B B

题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B A C D D A C A B C A D D A C C B B

二、判断12分

题序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A B B B A A

三、材料题 48分

(一)17分

47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答:表明了商鞅变法、改革的思想。 法家思想

48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 (5分)

答:废除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重视农业

4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6分)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0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分)

答: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二)19分

5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

答:墨家学派(3分)

5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4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

答:儒家学派(4分);仁(2分)

5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

答:焚书坑儒(4分)

5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3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分)

答:法制和德治相结合。(3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意思相近也可得分)(3分)

(三)12分

55、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

哪一项政治制度?(4分)

答:西周 分封制

56、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巩固周朝统治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3分)

答:亲属和功臣

58、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答:诸候

初三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

2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

材料二 (材料一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即才能——编者注),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2分)

(2)材料二指出的该“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是什么?该缺陷可能会导致什么危害?(4分)

(3)材料三提供的资料说明不同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哪些?(2分)

(4)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依据材料四, 说说 其产生的相同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4分,列举两例)

四、探究实践题(共14分)

21、讨论会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根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

【以史为证】

(1) 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_______ 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_____________ 。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__________ 所灭。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 文化 对外传播开来。(6分)

【史论结合】

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

材料二

美国国会开会场景 图二 2012年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4分,提示:从政治、文化上分析。列举两例)

【读史明智】

(3)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4分,列举两例)

初三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A D C D D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A B D

二、 判断正误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3 14 15 16 17

答案 T F T F F

三、 材料解析题(共3题,18题12分、19题、20题各14分,共40分)

18、答案:

(1)《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分)

(2)种姓制度;(2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2分,答不全不给分)

(3)分封制;礼乐制度(4分)

19、答案:

(1)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进入“民主时代”,同时还迎来了古希腊经济、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2分)不是。(1分)古代雅典的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泛滥的民主存在弊端,导致城邦的衰落。(1分,言之有理即可)

(2)雅典(2分);雅典的民主政治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2分,言之有理即可)

(3)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2分)

(4)罗马帝国(2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经典)。(2分)

20、答案:

(1)希腊或雅典(答出一个即可)(2分)。①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言之有理、答出一例即可)

(2)选举方式:直接选举(或抽签选举)(2分)。抽签选举方式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难以保证真正的人才掌握国家政权,容易导致庸才误国;(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暴力冲突;和平交往(2分)

(4)大河流城;大体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4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四、 探究实践题(共14分)

21、答案:

(1)伯利克里;公民大会;马其顿。(6分)

(2)政治: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文化:现代奥运会等(4分)

(3)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先进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先进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言之成理即可,4分)

看了"初三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的人还看:

1. 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 初二下册历史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练习题及答案

4. 初二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试卷及答案

5.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科技教育与文化复习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的下学期即将步入期末考试,历史的检测试卷大家有没有信心?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选择题

(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三字经》曾记载“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这与周朝推行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以下诸侯在领地内的行为,最利于稳定上述政治秩序的是( )

A.设置官员 B.镇守国土

C.征收赋税 D.世袭统治

2.图1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元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其中1处为( )

A.郡 B.国 C .路 D.道

3.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 包括( )

①秦代郡县的设置②汉代州刺史的设立③明朝内阁制确立④清朝军机处的出现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图2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 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

C.文物作伪者急需提高史学素养 D. 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5.中国古代某学者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思想主张。该思想家理论的建立()

A. 促使道家学派核心思想的创立

B.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C.有利于专制之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D.推动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6.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该古人最有可能是( )

A.韩非 B. 墨翟 C.王阳明 D. 黄宗羲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宗羲()

A. 主张建立代议制度 B. 主张以学校限制君权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8.1930年和1972年,在居延地区(现内蒙古额济纳旗)先后发掘出土汉简30000余枚(图3)居延汉简多是西北边塞烽燧亭鄣的文书档案,其最早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最晚者为东汉建武七年。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②当时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③汉朝公文已用隶书书写 ④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图4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战役的战场形势图(局部),以下有关该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B.海军提督丁汝昌以身殉国

C.日本战舰“吉野”号丧失作战能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某年某月某日,国民政府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已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发表于( )

A.西安事变后 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C.八一三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1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下列选项对该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C.表明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表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12.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1936年日记节选:“12月22日抵西安后,我与张、杨进行了讨论。……委员长说……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总理,他将同意:……抗日容共联俄;……”,“12月25日?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委员长)所 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我们(指与蒋一道)……4时30分抵洛阳。”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

C.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 D.日本侵华威胁日益加剧

13.“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文字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C.宣统 帝退位诏书 D.陈独秀《敬告青年》

14.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该文章是( )

A.《敬告青年》 B.《文学革命论》 C.《文学改良刍议》 D.《新学伪经考》

15.李大钊指出“二千余年……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义,哪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统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哪一样不是本着大家族制度下子弟对于亲长的精神?”下列主张与上述思想内涵最为一致的是()

A.主张中体西用 B.提出“打倒孔家店”

C.倡导民主共和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6.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 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D.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17.图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论十大关系》

18.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来,经历了四次修正。其中某一个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据此所知,此修正案应为()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19.下列选项属于图6所示会议重要成果的是( )

A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C.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通过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如此定论:“‘“”’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①宪法沦为一纸空文 ②革命委员会成立 ③人民基本权利无法保障 ④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x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修改完成于( )

A.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B.日内瓦会议 C.亚非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对上述材料“新形势”理解正确的是()

A.中苏开始结盟对抗美国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3.图7是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60周年的纪念标志。下列评述与本次会议相符的是()

A.“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B.“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首次大会”

C.“新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首次亮相”

D.“独立于东西两大军事集团的国际政治力量的出现”

24..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公共奴隶行使警 察职能,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公民若不参加,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25.《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规定“如果故意伤害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人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该内容反映《十二铜表法》( )

A.维护罗马贵族特权 B.成为罗马成文法起点

C.掺杂落后古老习俗 D.表明罗马法高度成熟

26.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普郎克 C.牛顿 D.爱因斯坦

27.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不仅对抽象推理和空想方案持批判态度,而且还为重新发现人性的隐秘方面一一欲望和情感,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发现人性的隐秘方面”所引发的社会思潮是()

A.早期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自由主义

28.“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以上观点共同阐述了( )

A.自然权利学说 B.三权分立学说 C.人民主权学说 D.开明君主论

29.美国著名政治家麦迪逊曾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以下1787年宪法内容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参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产生 B.最高法院大法官终身任职

C.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白人计算南方人口 D.各州和 联邦在不同范围内分别行使统治权

30.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与城邦(或疆域)大小存在矛盾,认为城邦不能太大。美国建国初期也曾为此苦恼,美国最终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民主原则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代议制和联邦制

31.英、美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主要共同点是( )

A.总统或国王都拥有行政实权 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 D.都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32.19世纪某一思想家设想,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者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这一思想最有可能出自()

A.伏尔泰 B.卢梭 C.傅立叶 D.马克思

33.1947年6月,美国政府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其背景

34.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环境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的强度。”该观点出自于( )

A.狭义相对论 B.广义相对论 C.光电效应理论 D.万有引力定律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非选择题

(共三大题,共30分)

3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 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某外交公报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公报发表于几几年?这一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

材料三 在上海举行的下图所示国际会议上,成立了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成立宣言

(3)材料三中“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指的是?该组织合作模式有何特征?该组织建立有何意义?(5分)

3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2分)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 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变化原因。(4分)

材料三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科学发现始终是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中世纪末期,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提出质疑。哥白尼在研究了大 量古希腊哲学和天文学著作基础上,经过长期推算,提出“日心说”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比例”的学说;并于1610年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1781年,一些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先后发现了海王星与冥王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4分)

3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2分)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 画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类绘画的特点。(3分)

材料三: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

(3)结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2分)

材料四: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四中“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和明清“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的历史依据。两者在思想发展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DD

6-10 ABDAC

11-15 AACBB

16-20 DBCAB

21-25 CBACC

26-30 CCADD

31-35 CCCAB

二、非选择题

36.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2)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上海合作组织;大小国家共同倡导、互利协作、安全先行;上合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7.

(1)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2)原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落后是因为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文艺复兴深入发展,推动思想解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中国:服务于农业(或分布在农业或与农业相关的领域);西方:主要服务于工业(分布在与工业相关各领域)

中国:实用性强; 西方:重理论;

中国:依据经验,多是经验总结;西方:依靠科学实验;(任选2点,共4分)

38.

(1)人情派(世情小说)。基本特点: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悲欢离合)

(2)文人画 特点:情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3)思想文化倾向: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或: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的)。

(4)欧洲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任选一点得到)。 明清不容否认的成就: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明清进步思潮(任选一点得1分)。相同之处: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批判君主专制。

猜你喜欢:

1.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 高一下学期历史模块检测试卷

3. 八下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4. 高一下册历史罗斯福新政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5. 2016年高一下学期历史会考试卷

八年级上册历史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为了能在不久之后的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学们有必要做份历史试卷来熟悉考试的题型。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 八年级 上册历史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阶段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恒公 D、晋文公

2.下列有关古代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西部;②埃及人发明了第一部太阳历;③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④埃及统一于公元前3100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基础的是

A、《万民法》B、陶片放逐法 C、罗马法 D、《十二铜表法》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赤壁之战 B、楚汉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绿林起义

6.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7.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牧野之战 D、官渡之战

9.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10.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空前强大,成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的是

A、黑海 B、爱琴海 C、里海 D、地中海

11.被称为西方 文化 之根的是

A、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B、爱琴文明

C、雅典和斯巴达文明 D、埃及文明

12.以下当代国家中,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意大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确立了礼乐制度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5.从2世纪到8世纪中叶,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

①罗马;②阿拉伯;③意大利;④奥斯曼土耳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什一税流行于中古时期的

A、阿拉伯地区 B、日本 C、中国 D、西欧

17. 中国象棋 上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9.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在三国时期,这一带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20.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

材料一:“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材料二:“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

材料三:“公民大会每九年召开一次。会议一开始,传令官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该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说明了什么问题?国王在这一制度下属于哪个等级? (4分)

(2)材料二选自的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统治者制定这部法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古希腊哪座城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谁统治时期达到全盛? (3分)

22.(10分)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评……

材料二:7世纪中期 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材料三: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此回答(3)(4)两小题:

(1)“商君”是谁?材料一主要记载了他的什么活动?他的这一活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它主要吸纳哪个国家的文化精华?(3分)

(3)北魏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完成的?这次民族大融合主要促进了哪两个民族间的融合?(3分)

(4)我们肯定(3)问中的这一历史事件,主要是因为它( )(1分)

A.得到了汉族地区的支持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贵族的统治地位

23.(10分)

材料一: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有的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秦始皇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他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此,他采取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分)

(2)西汉时期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3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2分)

(4)写出秦汉时期北方的劲敌(1分)。请问西汉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反击这一劲敌?(1分)

24.(10分)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材料二:丝绸之路

材料三: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南北方交通线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此,唐朝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日益活跃。

(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的“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这个地区是什么时候归中央政府管辖的?管辖的机构叫什么?(3分)

(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最远到达哪里?(2分)

(3)材料三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4)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它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25.(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号召人们放弃 其它 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材料二: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三: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三种宗教。请依次写出它们各自的创立时间、创始人。 (6分)

(2)其中,发展成为中古时代欧洲主导思想的是哪一宗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过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2分)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2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阶段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

1—5 CBCBC, 6—10 DBDDD, 11—15 ABCDA, 16—20 DCCB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说明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第二等级刹帝利(4)

(2)《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了维持统治(3分)

(3)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3分)

22、(1)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3)

(2)日本;大化改新;中国(或唐朝、隋唐)(3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和汉族(3分)

(4) B (1分)

23、(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或郡县制)(3分)

(2)诸侯王势力强大,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3分)

(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学 教育 (2分)

(4)匈奴;汉武帝时期(2分)

24、(1)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 (3分)

(2)长安,古罗马(或大秦) (2分)

(3)卫青--张骞,南北方--东西方,唐朝--汉朝,非洲--欧洲(任写3处,3分)

(4)只有加强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才能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意思相近即可,2分)

25、(1)材料一:610年(或7世纪),穆罕默德;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

材料三:1世纪, 耶稣 (6分)

(2)____;伊斯兰教 (2分)

(3)佛教;西汉末年(或公元前后)(2分)

猜你喜欢:

1.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2.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

3.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4. 初二历史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5. 八上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 第四单元考试时,遇到难题要冷静思考不要着慌,最好是在考试前做做历史第四单元试卷。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2.示例:官渡之战——袁绍对曹操;参照示例,“赤壁之战——”的正确搭配是( )

A.曹操对孙、刘 B.孙、刘对东晋 C.前秦对东晋 D.西晋对前秦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4.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表中不完全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历史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

魏 蜀 吴

A 建立者 曹操 刘备 孙权

B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C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D 国号 魏 汉 吴

5.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朝代 北方 南方

西汉 80% 20%

南宋 37% 63%

6.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7.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9.公元4—6世纪,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①前秦 ②北魏 ③西晋 ④东晋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②草木皆兵——( )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1.《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 措施 是( )

A.兴修水利工程 B.派船队到达夷洲C.迁都洛阳行 D.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12.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 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14.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C.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15.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 祖冲之 D.王羲之

16.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等情况,需要查阅( )

A.《九章算术》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17.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石窟艺术

18.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雕像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风格,同时吸收了外来哪一宗教的艺术养分( )

A.佛教 B.__ C.道教 D.伊斯兰教

19.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 组合列举题(8分)

1.写出《三国鼎立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三国都城: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成语 典故 。(至少五个)

三、 判断改错题(本题10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奠定三国鼎立形成基础的战役是淝水之战【 】

改正:

(2)220年,曹操废除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

改正:

(3)东汉末年由于北方动荡不安,形成北方人口南迁浪潮【 】

改正:

(4)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达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

改正:

(5)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开封迁到洛阳

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24分)

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步六狐 贺赖 独狐

汉 姓 元 长孙 陆 贺 刘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2分)

(2)他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除了材料一、材料二的改革措施外,请再另举2例。(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魏主的改革在当时的影响?(2分)

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4)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趋势,于是,_____________(皇帝)顺应这种趋势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作用如何?(4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D A D C C D A C D C D C B D D A D B

二 组合列举题(8分)

1(1)A洛阳(2)B成都(3)C建业

2.三顾茅庐、闻鸡起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三、 判断改错题

(1)×淝水之战改为赤壁之战(2)×曹操改为曹丕(3)东汉改为西晋(4)√(5)开封改为平城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24分)

1.(1)北魏孝文帝。(2分)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2分)

(3)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任选2例,4分)

(4)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2.(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先进。l分

(2)魏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原因有: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⑧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4分

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3)启示: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4)民族融合(1分)孝文帝(1分)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分)

猜你喜欢:

1.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习题及答案

2.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4. 最新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测试卷及答案

关于衡中同卷历史周测卷15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