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试卷语文高二下学期(金太阳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金太阳试卷语文高二下学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太阳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卷

随着考试的来临,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这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将会有效的去检测出你的学习情况。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山东临沂沂南二中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卷,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山东临沂沂南二中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各组划线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贝壳/金蝉脱壳累计/硕果累累度量/量体裁衣

B.禁忌/情不自禁公仆/前仆后继吭声/引吭高歌

C.饮马/饮水思源铜臭/乳臭未干咀嚼/咬文嚼字

D.模型/一模一样埋怨/隐姓埋名附和/曲高和寡

下列各 组词 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别出心裁 墨守成规 出其制胜 浮想联翩

B.黄粱美梦励精图治风靡一时见风使舵

C.积腋成裘苦心孤诣并行不悖缘木求鱼

D.闻过饰非明火执仗坐收渔利声名鹊起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 成语 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歌唱家李双江15岁的儿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拘留的消息披露后,网民们立刻沸沸扬扬,发表个人意见。

B.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10日凌晨发生的沉船事故是由于超载造成的,这也在提醒企业一定要按标准搭载,不要满载而归。

C.巴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将于2011年10月22日在滁州举办,全市上下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D.七月流火,合肥各大商厦里春装渐渐让位给夏装,“最后出清”“季末折扣低至三折”的促销活动铺天盖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B.科学家对处于北极圈内的加拿大海域乘坐考察船进行了长达15个月的考察,他们的结论就是这一地区变暖速度远快于预期。

C.北大不久前宣称,明年自主招生时将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举措的目的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D.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依次填人下列 句子 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无意间,有一种隐隐心动的心绪却似乎依然 心头,不曾随南燕归去。

⑵她与丈夫闹离婚,在居委会里又哭又闹,我们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 不去。

⑶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 呢?

⑷没有人比我更 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

A.缠绕推托作壁上观佩服 B.萦绕推托袖手旁观钦佩

C.紫绕推脱作壁上观钦佩 D.缠绕推脱袖手旁观佩服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自先秦《诗经》中的女性作者开始,代不乏人。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代,随着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女性的主体意识也渐觉醒,女性诗词创作得以发展,女性诗人猛增。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成就,不仅反映在闺秀诗集中,还反映在清代“闺秀诗话”中。这些诗话,指的是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

清代闺秀诗话目录现知有三十种左右。其作者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而女性并不少于男性。女性闺秀诗话以沈善宝《名媛诗话》十五卷为代表。此诗话收从清初至道光时期女诗人千余名,对传播和弘扬女性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此书足本有十五卷之多,篇幅巨大。虽然也博采众多书籍,但颇多第一手材料,它记录了作者与同时代女诗人的交往,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女性生活和文学活动片断,具有自撰的原创性质,与雷瑨、雷瑊《闺秀诗话》等书的单纯辑录不可同日而语。其内容虽然也是以选录诗词佳作为主,但常有评点,画龙点睛,间或也表达自己的诗学观念,具有女性独特的视角与体验。

男性闺秀诗话,应以袁枚《随园诗话》等著作中的闺秀诗话为代表,此外还有陈维崧《妇人集》二卷、。陈维崧《妇人集》是至今所知清代最早记载清代闺秀诗词创作而具有诗话性质的著作。虽然篇幅不大,仅二卷,诗话九十余条;但为清代的闺秀诗话确定了基本模式,即内容大体是女性诗词选兼诗人小传,间有简短评语,并采录部分与诗词无关的女性轶闻佚事。清代闺秀诗话一般都未突破此书窠臼,可见其于清代闺秀诗话史上的开山地位。另外最应重视的则是袁枚的闺秀诗话。袁枚大力倡导的性灵说,推动了女子为诗,也促成了随园女弟子等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袁枚为了鼓励女子为诗,强烈批判“俗称女子不宜为诗”的“陋言”,并于《随园诗话》中大量采录闺秀之作,予以赞扬。虽然袁枚并未专门撰写过闺秀诗话专书(《贩书偶记》所载《随园闺秀诗话》一卷,估计也是《随园诗话》中闺秀诗话的摘编),但袁枚《随园诗话》与文集、诗集却有大量涉及闺秀诗歌创作的文字,研究清代闺秀诗歌创作是绝对不能略过袁枚的这些文字的。因此有必要把袁枚有关清代女子为诗的文字都搜罗于一集,编纂一本《袁枚闺秀诗话》。

清代闺秀诗话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大多数闺秀诗话“诗”多“话”少,特别是关于诗学的话更少,若欲从中获得理论启示是很难的。这是因为女性作者本为诗人而非诗论家,长于形象思维,而不擅长 理性思维 ,多满足于感性描述或评点。男性作者则多视诗话为谈资,理论上不甚用心。因此清代闺秀诗话于古典诗学理论的发展并无何建树。又如内容庞杂,虽名为“诗话”,但与诗词无关的记载较多,这也是中国古代许多诗话的通病。还有许多闺秀诗话虽然对女性的才学非常赞赏,对才女的早寡生活予以同情,对才女的少年早逝表示痛惜;但又恪守腐朽的忠孝节义观念,如盲目褒奖才女为亡夫守节、为父母公婆毁伤身体尽孝之类。

(选自《文汇报·清代闺秀诗话》,有改动)

【小题1】有关“男性闺秀诗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男性闺秀诗话属于清代闺秀诗话,清代闺秀诗话鼻祖陈维崧的《妇人集》是清代闺秀诗话的开山之作。

B.男性闺秀诗话的代表作是袁枚的《随园诗话》, 其它 清代闺秀诗话都难以突破它所构建的基本模式。

C.袁枚大力倡导性灵说,鼓励女子为诗,批判陈规陋俗,并撰写闺秀诗话以促进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

D.《随园诗话》有大量闺秀诗歌创作的文字,常有画龙点睛的评点,是研究清代闺秀诗歌创作的珍贵资料。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袁枚等人的推动引导,使女性自身意识逐渐增强,使女性作者代不乏人,女性诗词创作得以发展。

B.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中始终坚持自己具有女性独特视角的诗学观,对传播女性文学有重要价值。

C.清代闺秀诗话的大多数女性作者短于理性思维,而大多数男性作者则不甚用心于理论研究。

D.雷瑨、雷碱的《闺秀诗话》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书中保留了许多反映清代女性生活的珍贵的佚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的文学家把袁枚《随园诗话》中有关清代女子为诗的文字搜集在一起,编纂成《袁枚闺秀诗话》。

B.清代女性诗歌创作成就既反映在闺秀诗集中,也反映在闺秀诗话中,其中诗话的作者有女性也有男性。

C.《名嫒诗话》常有画龙点睛的评点,仅就这一点来说,其他的清代闺秀诗话就不可同日而语。

D.大多数清代闺秀诗话“诗”多“话”少,诗论甚少,伪劣庞杂之作甚多,人们很难从中获得理论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抢盐

刘永飞

(1)一大早,王月荣就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急促,他说,妈,你放下电话赶紧去买盐,买得越多越好。

(2)王月荣有些意外,她问买盐干啥?儿子说,您就别问了,现在我这里所有的人都在抢购,这附近的超市已经买不到盐了,我等会要去更远的郊区碰碰运气。

(3)王月荣还是没明白儿子的意思,她问没事儿买那么多盐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当汤喝,儿子在电话那头就不耐烦了,他说,您先别问那么多赶紧去买吧,我晚上再给您解释。儿子还说,别告诉其他人,知道的人多了,反而自己买不到了。

(4)儿子挂掉电话,王月荣心怀忐忑,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城里人怎么突然抢起盐来了。可是王月荣转念一想,城里人学问大,懂得的东西多,要抢购什么东西总是有道理。再说了,儿子是不会骗自己的。想到这儿,她把自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带足了钱和手提袋就匆忙出了门。

(5)出了门的王月荣没有直接踏上去镇上的小路,而是犹豫了片刻,返身往村后走去,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白丈举。她和白文举家处得不错,尤其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儿总是先夸一阵王月荣的儿子有本事,说什么同是大学 毕业 生,有的人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了,可是她的儿子不但落户到城里,而且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这话王月荣爱听,儿子的确是她的骄傲。

(6)所以,她愿意把这个好消息给白文举分享,说不定白文举又会对她的儿子一阵猛夸呢。此时的王月荣走得很急,脚步却努力迈得很轻,整个人就显得鬼鬼祟祟。

(7)去白文举家要经过李秀英的门口,走到李秀英门口,她的脚步更轻了,像过地雷阵那样小心翼翼,这件事儿她不想让李秀英知道,她烦李秀英。这主要是因为李秀英嘴巴大,啥事都往外说,她的一张嘴就像个广播站,一天到晚地发信号,无非是张家长李家短什么的。最让王月荣反感的是她竟给人说,自己的儿子留在城里不是自己的本事,是找个城里媳妇的缘故,还说什么“倒插的杨柳不是柳,倒插门的女婿不是人”的怪论。就凭这点她也不会让这样的好消息给她分享。让她后悔去吧,想到这儿,她嘿嘿地笑起来。

(8)让她颇感心安的是,此时的村子很安静,除了鸡鸭鹅在街上溜走,并没有看到村里的人。否则,真要是遇见了,自己是说,还是不说呢,说吧,人家买到了,恐怕自己就买不到了,不说吧,这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也怪不好意思的。

(9)“他文举叔、他文举叔。”来到白文举门口,王月荣压着嗓子喊,屋里没人应承。老东西睡得真死相,算了,我还是多买些吧,回头给他几包,省得把李秀英给喊醒了。

(10)等上了去镇上的官路,人流就多起来,看到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一辆辆从身旁鱼贯而过,王月荣心里就紧张,他们该不会都去抢盐的吧!想到这儿,她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学骑自行车,这要是盐都被别人都买光了,自己咋办呢。可是她仔细一想,他们应该还不知道消息呢,想想看儿子才打来电话,离乡下这么远不可能那么快传到。这样想着心里平静片刻,可是看到人流越汇越多,心里又不踏实起来,好在她离镇上是越来越近了。

(11)可是,就在王月荣挥汗如雨疾步如飞往镇上赶的时候,她却看到不少人开始从镇上返回,按道理说这集市刚开始,人们不该这么早回来。正疑惑着,王月荣看到白文举和其他村人各背着个尼龙袋一路聊着笑着回来了。她还看见李秀英也在其中,她一路走还不忘用蓝格格手巾抹汗。

(12)等他们看到王月荣,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你咋才来呀,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王月荣一听脚步就有些踉跄,她想说些什么,不知道从何说起,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就哇一声捂住脸蹲在地上哭起来了。众人赶忙上前劝说,而王月荣像撒泼的孩子,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众人无奈,只能悻悻地走了。

(13)王月荣就这样从镇上哭回来,她不知道这到底咋回事,怎么大家都比她知道得早?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这不是大家商量好欺负她吗!她越想越委屈,越委屈眼泪越多。

(14)当王月荣有气无力地回到家门口,立刻停住了哭泣,她看到自己的门前铺着一条蓝格格手巾,手巾上整齐地堆放着一袋袋食盐,足有15包之多。

(15)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儿子的声音跟先前一样急促,他说,妈,盐买了吗,要是没买就别买了,刚才网上和电视上说了是谣传。王月荣一听立刻又哭起来了,电话那头儿子一直在喊:“妈,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此时,王月荣哭得声音更响了。

(选自《羊城晚报》2011.3.21,有删改)

【小题1】小说第(4)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小说中的王月荣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的后半部分重点写了王月荣的“哭”,使王月荣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请结合 文章 分析她“哭”的原因。(4分)

【小题4】目国人的“抢盐”行为,有人认为是荒.唐的举动,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您对中国人“抢盐”的看法。(6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顺民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①,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枥②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文王处歧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困穷、颜色憔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下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肢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吕氏春秋》)

【注】 ①桑林:古地名, 传说 是汤祭祀神的场所。②枥:压挤。枥手是古代的一种刑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 辞:辞谢

B.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贤:胜过

C.释群臣,服剑臂刃释:放走,遣散

D.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甘:甘甜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下养百姓,以来其心/家叔以余贫苦

B.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C.残吴二年而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君王顺依民心的举措的一组是()

①汤乃以身祷于桑林 ②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③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 ④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 ⑤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⑥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历史上商汤以自己的身体作牺牲为民求雨的事例,说明汤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

B.文王辞去纣封给他的千里之地,为民请除炮烙之刑,一心要换取民心,其目的在于得到民心。因此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

C.文章重点叙述了越王勾践“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终于“残吴二年而霸”的事例,旨在说明只有“先顺民心”,方可“功名成”,以及“以德得民心”的道理。

D.本篇文章继承了孟子荀子重视民众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对民心的重视,在今天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3分)

(2)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4分)

(3)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3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 望

李梦阳

【注】 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王。

【小题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语言表达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余座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余座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4分)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 ; 。

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一 谚语 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1)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人民日报》2003/7/10)

(2)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北京晨报》2003/12/2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6分)

【小题1】 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_____________ 。

【小题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既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歌咏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用“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表明了身处逆境时应有的人生态度。

【小题3】 _____________,小年不及大年。

【小题4】 _____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看了"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卷"的人还看:

1. 2016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 高一语文病句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3. 高中语文必修五复习检测试卷及答案

4.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img]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期末考试是高二学生最重要的考试,要想提高语文学科的期末学习成绩,平时要多做一些语文期末试题的练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 高二语文 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声誉雀起 黯然失色 薄饼/浅薄 典籍/枕藉

B.幅员广阔 五彩斑斓 剥落/剥削 朔风/夙愿

C.星辰变色 别出心裁 伺机/伺候 胚胎/毛坯

D.殒身不恤 哀声叹气 模仿/模样 渣滓/桑梓

2.在下列 句子 的空缺处依次填入 成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 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 _____ 、缠绵悱恻的唱腔。

⑵ 如今的书坛画坛 _____ ,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⑶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 _____ 。

A.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 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 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鱼龙混杂 无能为力

D.不温不火 鱼目混珠 爱莫能助

3.下面对有关作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亭送别》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就课文来看,每一段唱词都有相应曲牌,而一折戏中的若干曲牌又属同一宫调。

B.《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朱丽叶说“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两句话表现出爱情的力量能够战胜家族的世仇。

C.《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与众名士在兰亭举行修褉诗会后为诗集作的序。 文章 情感由悲而乐,表达了生命苦短、悲欣无常的感慨。

D.《寒风吹彻》借助十四岁的我、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姑妈、母亲四个人的经历,表现了一种生命的真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4.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以“白云”喻游子,后句则交代游子浮舟漂泊的孤愁。

B. 杨炯《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以雪暗风多写环境恶劣,以鼓声写战斗激烈。视听结合,景中传情。

C. 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巧妙用典,借陈王曹植醉酒狂欢抒发自己人生得意的快乐。

D.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既实写夏天暴雨,又暗含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5.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表述《飞鸟集》中相关诗句的含意。(4分)

(1)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

(2)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司马温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葬今陕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曾祖讳政,以五代衰乱不仕。祖讳炫,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终于耀州富平县令。考讳池,宝元、庆历间名臣,终于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公始进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宰相韩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计。

事英宗皇帝,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论陕西刺义勇为民患;及内侍任守忠奸蠹,乞斩以谢天下,守忠竟以谴死。

事神宗皇帝,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及王安石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争之。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帝以公为枢密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遂以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退居于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公为门下侍郎,迁正议大夫,遂拜左仆射。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余人。旋罢保甲、保马、市易及诸道新行盐铁茶法,最后遂罢助役、青苗。

而公卧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薨于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上亦感涕不已。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谥曰文正。官其亲属十人。公娶张氏,礼部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温国夫人。以元佑三年正月辛酉,葬于陕之夏县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轼。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6.请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①子孙因家焉 家: _____ ②遂拜左仆射 拜: _____

③分别邪正 分别: _____ ④上亦感涕不已 涕: _____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已而果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守忠竟以谴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后必为边患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退居于洛十有五年 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祖先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祖上历代为官,父亲司马池是宝元、庆历间名臣,曾经做过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B.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侍奉过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位皇帝。他为政敢于进谏,坚持自己的主张,大力打击任守忠等奸恶之人。

C.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遭外放,并曾经退居洛阳十五年。在被太皇太后起用后,迅速废除了许多新法政策。

D.司马光逝世后,朝廷给予他高规格的丧仪,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并让苏轼撰写碑文。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3分)

(2)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 酌① 李白

春草如有意,罗②生玉堂阴。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晚年。②罗:藤萝。

(1)“独酌劝孤影”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加以说明。(2分)

(2)“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试简要分析(4分)

(3)从全诗看,李白的“愁”有哪些?(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曰: _____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_____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_____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战士军前半死生, _____ 。(高适《燕歌行》)

(7)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8) _____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五月菖蒲

①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②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 端午节 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来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 神话 故事 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③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 传说 ,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来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④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来的越来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⑤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来,放置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⑥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来。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来。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⑦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像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来,飘过来。

12. 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3. 简要概括③~⑤段中菖蒲的特点。(4分)

14. 文章第③段穿插了有关菖蒲的传说,有何作用?(6分)

15.本文除了抒发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还暗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试联系全文加以探究。(5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两个五四在今天 张鸣

一晃,五四运动过去95年了。五四运动过去不久,学界就有两个五四的说法。的确,在我看来,五四运动,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发端于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的五四新 文化 运动,一个是以1919年5月4日反日游行为标志的五四_运动。两个五四,其实是两回事,但现在人们习惯混着说。

新文化运动,在当下被骂得很惨。由于提倡儒学成了潮流,海内外的儒家信徒或者号称信徒的人合流,玩命攻击新文化运动,甚嚣尘上。在他们看来,当今传统的沦丧,儒学的毁弃,人们道德的混乱,新文化运动要负主要责任。

其实,在我看来,新文化运动固然有毛病,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没有这样一场批判传统、输入学理的文化运动,后来民国的文化建设,无从谈起。民国文化和 教育 的盛世,恰是在五四之后才出现的。

至于五四_运动,我的评价很低。这场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的国内反弹。反弹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没有理性。一战结束,中国变成了战胜国,人们对此期待过甚,可是当时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期待以战胜国的身份来彻底改变中国的地位,根本就不现实。

开价过高的外交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此时却绝非中国最危险的时刻,相比过去,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是提高了一点。学生将外交失败视为内奸作祟的结果,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可一直被视为卖国贼的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根本就没有所谓卖国的证据。学生也根本就没想找证据,先烧曹的家,打了人再说。

此后,运动进入了一个持续的抵制日货的时期,满大街查抄日货,凡是买卖日货者,都会遭致惩罚,卖者尤惨,每每被抄家,捆打,戴高帽子游街。北洋政府,其实没有限制学生游行,抓的人,都是抄查日货打人的。即使这样,警察对这些学生,也相当的客气。这样一场大规模借爱国的道德名义,侵犯私有财产,侵犯人权的运动,没法让人有好感。

两个五四,在今天都没有死。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文化讨论,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当年的论争,今天还在继续。而与此同时,五四_运动的模式,一次次地被复制,直到去年的“九一五”反日游行中,有些人依旧是抵制日货,抓内奸,把所有买卖和使用日货的人,都视为汉奸。

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输入学理、改造文化的实践刚刚开了头,就被一场挟带道德高调的_运动打断,扎实的文化改造和建设,至少部分地被浮躁的群众政治取代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今天,人们仍在经济上跟西方世界接轨的同时,努力摈弃西方价值。借提倡传统的名义,行精神排外之实。反过来,对五四_运动中非理性的高调的道德呼吁,却加以充分肯定。以致在一个特别需要法治、需要人们学会按规矩行事的市场化变革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出现非理性排外事件。

后一个五四的幽灵,还在徘徊。前一个五四的精神,则被抑制。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014年5月3日

16.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作者为什么对五四_运动评价很低?(6分)

18.作者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6分)

七、 作文 (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虚荣:表面上的光彩。 ——《现代汉语词典》

虚荣会开花,但不会结果。 ——佚名

女人爱锦衣华服,男人爱名利地位。确实,这是一种虚荣。可为此,人拥有了上进的动力。 ——作家苏岑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议论文 。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1.C(A.声誉鹊起,báo/bó,jí/jiè.B.bō,shuò/sù.C.sì/cì,pēi/pī.D.唉声叹气,mó/mú,zǐ)

2.C(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达不到。无能为力,力量够不上。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件或解决某个问题。)

3.C (文章情感由悲而乐。)

4.C (抒发人生失意的痛苦。)

5.(1)自以为慈善的行为实际是对他人的伤害。或:名为慈善,实为害人。(2)爱更利于物的发展。或:鼓励(表扬)更容易让人进步。

6.①安家;②授予官职;③区分辨别;④流泪。

7.B.(B.介词,因为。A.代词,这样/ 助词,……的样子。C.动词,成为/介词,对。D.介词,到、在/介词,对。)

8.A (“祖上历代为官”错,司马光的曾祖父“以五代衰乱不仕”)

9.(1)当时不依附王安石,说新法不当的士大夫们,都倚仗司马光把他作为重要依靠。(定语后置、“倚公为重”、句子通顺各1分)

(2)太皇太后和皇帝都亲临司马光的丧礼,为他哭泣,十分哀痛,停止了上朝。(“临其丧”、为动用法、“辍”各1分)

(3)如今少卿竟然(却)用推贤进士的道理来教导我(译为“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贤进士”亦可),恐怕与我的个人意愿相违背吧!(“乃”、“无乃……乎”、“剌谬”各1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公名光,字君实,他的祖先是河内人,晋代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代,司马孚的孙子征东大将军司马阳当初安葬在现在陕州夏县的涑水乡,子孙们就安家在那里。司马光的曾祖父名政,因为五代时期社会混乱而没有做官。祖父名炫,考取了进士,被任用为秘书省校书郎,最后官至耀州富平县令。父亲名池,是宝元、庆历年间的名臣,最终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侍制。

司马光开始时考中进士甲科,侍奉仁宗皇帝,官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最初提出对国家大事的建议,请求立长房长子为继任者,来使国家安定。宰相韩琦等人根据他的意见,最终定下了这件大事。

司马光侍奉英宗皇帝,做了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议论到陕西时指责 “义勇”成为老百姓的祸患;后来内侍任守忠作奸为害,司马光恳求朝廷杀了他来向天下人谢罪,任守忠最终因为(司马光的恳求)被贬而死。

司马光侍奉神宗皇帝,做了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想要率领横山的部众投降,司马光极力强调不能接纳嵬名山,如果接纳了将来一定成为边境的祸患,后来果然这样。等到王安石做了宰相,王安石开始推行青苗法、助役法、农田水利法等等,称它们叫新法。司马光第一个指出新法的危害,用身家性命来争论。当时不依附王安石,说新法不当的士大夫们,都倚仗司马光把他作为重要依靠。皇帝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因为自己言论没有被采纳,不接受任命。皇帝就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外放掌管永兴军,他就以留司御史台和提举崇福宫的身份,退出政坛居住在洛阳十五年。等到现在的皇帝(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用司马光做门下侍郎,又升任正议大夫,最终授予左仆射的职务。司马光首先请求皇帝重新下诏书来打开言路,区分辨别奸邪和正直的官吏,提拔、斥退十几个比较突出的人。很快取消了保甲法、保马法、市易法以及诸道新行的盐铁茶法,最后废除了助役法、青苗法。

不久司马光生病卧床,在元祐元年九月丙辰日,在职位上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听说了他去世的消息后十分哀痛,皇上也感伤流泪不止。太皇太后和皇帝都亲临司马光的丧礼,为他哭泣,十分哀痛,停止了上朝。(朝廷)追赠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赠予他一品礼服(入殓),谥号为“文正”。让他的十个亲属做官。司马光娶了张氏,她是礼部尚书张存的女儿,封为清河郡君,她在司马光之前去世,(朝廷)追封她为温国夫人。在元祐三年正月辛酉日,司马光被安葬在陕州夏县涑水南面的晁村。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碑名是“忠清粹德之碑”,并让我撰写碑文。

10.(1)用了拟人手法(1分),李白将自己的影子当成人,劝影子喝酒(1分)。

(2)这两句描写了李白月下花间石上弹琴的情景(2分)。花丛中,李白坐在石上,膝上横放着一架琴,他在月光中双手舞动,纵情地弹琴(2分)。

(3)①年华老去;②壮志难酬;③孤独寂寞。(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11.(1)至人无己 (2)通古今之变 (3)门衰祚薄 (4)齐彭殇为妄作 (5)竹喧归浣女 (6)美人帐下犹歌舞 (7)淡烟暮霭相遮蔽 (8)星垂平野阔

1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无情感的菖蒲写得很有情味(1分);②借助想像(1分),描绘出菖蒲生长于水中的美丽画面,呈现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1分)。

13.①形状像剑,青翠有清香(外在特点)②性情纯朴(内在气质)③水生且群居(生长状况)④可用以辟邪(神奇功用)。(每点1分)

14.①借传说写菖蒲能除魔斩妖并带给人好运,给菖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写出了菖蒲的纯朴性情和作者对菖蒲情有独钟的原因。(每点2分)

15.①对故乡习俗和童年生活的怀念;②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牵挂;③对故乡美好人情(亲情、邻里情)的赞美;④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

16.首先提出两个五四的概念(2分),然后分别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_运动作出分析评价(2分),最后讨论两个五四对当今的深远影响(2分)。

17.①作者认为五四 运动的起因是非理性的:诉求过甚,不现实(2分);②在五四_运动中的很多行为也是非理性的:对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攻击无证据(2分);借爱国之名,侵犯人权和私有财产(2分)。

18.(1)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输入学理,促进了民国文化和教育的盛世的出现;

(2)当今一些人错误地将传统沦丧、儒学毁弃和道德混乱归咎于新文化运动;

(3)当今有些人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借提倡传统之名行精神排外之实。

19.评分参考等级

63-70 有深度,有辩证思考。 语言要有论证性。 结构严整。

56-62 材料要与观点一致,分析议论有一定的说服力。 语句通顺,偶有病句,明显病句不超过2个。 结构完整。

49-55 中心比较明确,有一定的分析。 能把道理讲清。病句不超过5个。 结构比较完整。

42-48 能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但缺乏应有的分析。 语言拉杂,不连贯,病句较多。 结构前后缺少照应。

28-41 材料与中心论点有关联,不能围绕中心作议论。 文体不明显,语句不连贯,病句较多。 结构不完整

27以下 文不对题。 文体不明显,语句不通。 结构不完整。

注意:①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②每少50字扣1分; ③不足300字,不得超过28分; ④默写 优秀作文 ,不得超过20分; ⑤抄写试卷的阅读材料,不得超过10分。

猜你喜欢:

1. 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2.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4. 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5.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 期末的复习过程中,做好语文期末试题的练习是很重要的有利于提高语文期末考试的成绩。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第Ⅰ卷(30分)

一、(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渌水(lù) 垣墙(yuán) 恫吓(dònɡ) 退避三舍(shè)

B.纤云(qiān) 逡巡(qiónɡ) 长号(háo) 硕果累累(léi)

C.若偻(lóu) 诟厉(kòu) 劲敌(jìnɡ) 抶而仆之(chì)

D.渚清(zhǔ) 编纂(zuǎn) 躯壳(ké) 冥然兀坐(mín)

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杳无音信 裂缺霹雳 万姓胪欢 真知卓见

B.珊珊可爱 熠熠生辉 令人生危 纷乱致极

C.豆寇年华 舞榭歌台 乍暖还寒 丘峦崩催

D.难赋深情 永葆生机 金风玉露 羽扇纶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______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②人民币升值就是用较小的人民币来______美元,如果升值15%就是说以6元人民币换1美元,而不是目前的7.2元人民币换1美元。

③美国队以为迎接他们的会是鲜花和赞美,却不料伊拉克人民______他们的却是诅咒 与炮弹。

④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______是思想家。

A.那 兑换 给予 还 B.则 对换 给以 而

C.则 兑换 给予 而 D.那 兑换 给以 还

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②微风鼓浪(兴起)

③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

④枹止响腾(响亮)

⑤逸豫可以亡身(灭亡)

⑥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⑦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⑧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初一)

A.①②⑦⑧ B.③④⑥⑧ C.①③⑥⑦ D.③⑤⑥⑦

5.选出下列 句子 中加点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组( )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③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⑥前辟四窗,垣墙

__

⑦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⑧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A.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④⑥⑦ C.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一夫夜呼

B.安能屈豪杰之流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7.指出下列名句中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汝识之乎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③敛赀财以送其行

④须臾成五采

⑤一尊还酹江月

⑥青冥浩荡不见底

⑦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⑧比去,以手阖门

A.①④⑤⑦ B.②③④⑤ C.①⑥⑦⑧ D.③④⑤⑧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成语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不容置喙的事实,各国政府积极应对,制定政策法令,进一步减少和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

B.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盛世。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过年渐成时尚。中低档酒楼由于经济实惠,吸引顾客纷至沓来。

D.这首诗意境温厚,格调凄美,哀而不伤,悲剧氛围下带着一点淡淡的安然恬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不停下来。

C.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D.所谓跨行通存通兑,是指市民只要拥有一张银行卡或存折,就可以现金或转帐方式办理不同银行之间的还贷、缴费及其他支付结算。

10.下面是关于《灯下漫笔》一文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鲁迅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

B.作者的观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即“乱世”——兵荒马乱,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如牛马甚而不及牛马的时代。

D.鲁迅号召青年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是指天下太平,生活安定,有一种规则来约束百姓,使其生活和乐,没有战乱的时代。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______,______,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有一切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______,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①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

②他题作“喜剧”

③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④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⑤一部了不起的书

⑥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

A.③②①⑥⑤④ B.⑤②④⑧①③

C.③⑥⑤②④① D.⑤④①③②⑥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就是古体诗。

B.雨果,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苏轼的生活和创作,展现了中国 古代知识 分子人生历程和生活情怀的典型特征。像在《石钟山记》中,明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尤其可贵的是,即使是在被贬处境之中,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仍然透出冲天的豪气,于宋词的“婉约”风格之外,苏轼在词坛别开“豪放”一宗。

D.《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志”,名词,就是“记”的意思。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本文着重记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文章 记事绘影绘声,朴实感人,饶有情致,动人心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①。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甚众未几,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水,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遂毕饮而去。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旧唐书•忠义传》)

辛酉,冯立、谢叔方皆自出;薛万彻亡匿,世民屡使谕之,乃出。世民曰:“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释之。

(《资治通鉴》)

[注释]①心膂:心和脊骨,在这里比喻身家性命。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遂解兵遁于野 ②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①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 ②因击沛公于坐

D.①终当以死奉答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冯立“知恩图报”和“清廉”的一项是( )

A.①遂解兵遁于野 ②在职数年,甚有惠政

B.①有武艺,略涉书记 ②遂毕饮而去

C.①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 ②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

D.①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 ②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立身怀武艺,偶尔也做抄抄写写的事务,曾侍奉隐太子李建成。太子被杀之后,太子左右的侍从都逃跑离散了,只有冯立率领士兵进行反击。

B.冯立杀了将军敬君弘后,已经逃跑到了野外,可不久又回来向太宗请罪。太宗对他一番训斥,又宽赦他后,他决心痛改前非,一心一意为太宗效劳。

C.文中写冯立经过贪泉,发表一番感慨,并大饮一顿才离去,是与吴隐之作对比,更加突出冯立的清廉之志。

D.《资治通鉴》认为冯立自动出来请罪,是义士之举;从《旧唐书》所写看,不仅可看出冯立知恩图报的品质,同时也可看出他憨厚的性格。

第Ⅱ卷(70分)

二、16.翻译下列句子:(8分)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每空一分)

(1)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8)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8-19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8.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______,“一家”指的是__________。(2分)

19.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16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 风景画 ,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林泉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 浮雕 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于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松树,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行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才便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20.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1)少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青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中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作者写自己小时读王维的《山居秋暝》,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反而使“乡野情致更模糊了”,目的是说明 儿童 不宜过早学习唐诗,死记硬背更是无济于事。

B.“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保持一种悠然淡泊的心境。

C.在文中,作者用翠华池边那棵松树、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D.这篇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 散文 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E.文章结尾写到了浣女和渔夫,目的是赞美他们辛勤的劳作,赞美他们远离红尘纷争、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时强调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刻。

六、 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1)古人曰“吾日参省乎吾身”,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已习惯于对别人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很少有人 反思 自己。比如上课迟到推门而入径直走到座位上去,比如面对走来的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低头而过,比如搬动桌椅发出可以避免的声响,你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

(2)当你听说,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在此”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 提示语 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看到,网上的留言者对没有什么过错的人污言秽语、百般挖苦,人身攻击和下流调戏,动辄用“硫酸”般的恶言毒语泼向人家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醒悟,除了在某个纪念日我们才提到所经历的战争苦难时,你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______之思”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30分)

1.A(B纤xiān,逡qūn C偻lǚ,诟ɡòu D壳qiào,冥mínɡ)

2.D(A裂为列,卓为灼 B危为畏,致为至 C寇为蔻,催为摧)

3.C(给予jǐyǔ:给,动词后跟宾语;给以ɡěiyǐ:给, 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要是说出接受的人,“给以”就要改成“给”)

4.C(②鼓:振动,④腾:传播,⑤亡:使……灭亡,⑧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5.D(③明烛:雪光照亮,“烛”,名词活用为动词;⑤缙神:缙,插,绅,带,借代;⑥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墙)

6.B(屈:使……屈身,其他三项为名词活用为状语)

7.A(②莫:不,否定词;⑥冥:天空;⑧阖:关闭,其他为通假)

8.A(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合语境,应为“毋庸置疑”)

9.B(A“病情”与“蔓延”不搭配,可为“加重”;C“决赛”与“海选”语序不当,后者在前;D“办理”后少宾语“业务”)

10.D

11.C(首先整体评价,其次从历史的角度评价,最后从文学的角度评价,按逻辑顺序)

12.B(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3.C(A而:都是连词,表转折;B于:都是介词,表处所;C因:①表承接,相当于“于是”,②“趁、趁机”;D以:都是介词,意思为“用”)

14.D(A的②,B的①,C的②不能表示其“知恩图报”和“清廉”)

15.B(文中并没有表现冯立痛改前非的意思)

16.(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2)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3)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意对即可)

17.(略)

18.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19.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20.(1)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2分)

(2)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2分)

(3)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2分)

21.借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品来衬托王维的人品和学品(2分)

22.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人格的高洁心灵(2分),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2分)

23.BC(A目的错误;D中“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不对;E项文章结尾写到渔夫和浣女的目的不是在于赞美他们,而是通过写他们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追求。)(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冯立,同州冯翊人。身怀武艺,偶尔也做做抄抄写写的的事务,隐太子李建成引荐为护卫将军,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他。太子被杀后,太子左右侍从全都逃跑离散了,冯立感慨地说:“哪里有一生受其恩惠,而在他遭难时逃走的道理!于是率领士兵攻打玄武门,一番苦战,杀了将军敬君弘。然后对他手下说:“稍稍可以报答太子了!于是放下武器逃跑到野外。不久又回来请罪。太宗训斥他道:“你在东宫,离间我兄弟,阻隔我手足之情,这是你的罪过之一。发兵攻打玄武门,杀死我的将领,这是你的罪过之二。怎么能免于死呢!”冯立回答说:“委身侍奉主子,只图为主子效命,该为主子而战的时候,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了。”于是痛哭流涕,悲不能已。太宗宽赦了他。冯立回去后,对他的亲友说:“受此不杀之莫大恩惠,有朝一日当以死相报。”

不久突厥攻到便桥。冯立率领数百人在咸阳奋力作战,斩杀俘虏了很多敌人。太宗大为嘉赏,派冯立往南海任广州都督。他的前任后任多为贪财之徒,当地少数民族对他们颇为厌恶,曾多次反叛。冯立到了之后,不贪钱财,取足衣食之用而已。他曾到贪泉,在那里感慨地说:“这就是吴隐之饮过的贪泉吧。只饮一杯有什么好夸耀的!我要用它来做饭吃,怎能只是一杯,就能改变我的品性!于是大饮一顿方才离去。在那里任职几年,有很好的政绩,后死于任职期间。

辛酉(初五),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薛万彻逃亡躲避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人晓示他,他也出来了。李世民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于是都免除了他们的罪。

猜你喜欢:

1.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

2. 高二语文试卷题含答案

3.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4.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题

5. 高二语文试卷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寒碜(chèn) 黯(àn)淡 佳肴(yáo) 污秽(huì)

B.面面相觑(qù) 租赁(lìn) 誊(téng)写 褶(zhě)绉

C.惆怅(chóu cháng) 屋檐(yán) 攫(jué)取 怔(zhèng)

D.细腻(nì) 凝滞(zhì) 饱绽(zhàn) 竦(sǒng)然

2.下列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冷若冰霜 丛冢 瘐毙 搭讪

B.鲈鱼 拘礼 自惭形秽 拗开

C.宛延绵亘 弥留 迅若流星 蹩进

D.玉砌雕栏 坍圮 死有余骨 打烊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途中的奔流行走,关于社会有了了解,关于人生也就有了一个清澈的观照。

B.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之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

C.对于本文的体裁形式,作者曾说,有人将其选入报告文学集,有人则选入新闻通讯集,当然也有选家将其选入散文集。

D.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我是再熟悉不过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时田园诗的恬谈,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 品 赞 B.云 品 赞叹

C.云 品 赞 D.聚 体 赞扬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最恰当,无须更换的一项是( )

A.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园地中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从无怨言。

B.来自科技界的政协委员,兴高采烈地参观了东湖区污水净化系统设施。

C.鸦 片战争以后,封建中国的大门被轰开了,帝国主义强盗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D.这件事很有趣,他讲得津津乐道。

6.对课文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药》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谨被清政府杀害的事件为素材,描写了革命党人为群众牺牲了生命还得不到群众理解的悲剧。

B.莫泊桑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项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家庭发生的悲剧。

C.《陈奂生上城》这篇小说描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展示了农民要求改善生活的复杂心灵世界。

D.《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著名代表作之一,写的是波旁王朝(1814-1830)时期法国外省的社会生活。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往往放大人物各种各样的淫心贪欲。他笔下葛朗台是个贪婪、吝啬的暴发户形象。

7.有人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在标题旁打了三个标点符号,依次为“?”“!”“……”,作为读后的体会,分析起来,意思应该是

A.“?”──什么药才能治好华小栓的病呢?“!”──绝不是人血馒头!“……”──那种药是……

B.“?”──夏瑜

的血是药吗?“!”──竟有这样愚味的人!“……”──可这样愚昧的人在旧中国还有很多……

C.“?”──华老栓怎么没有找到治疗小栓之病的药呢?“!”──真是太不幸了!“……”──可惜药不对症,以至……

D.“?”──夏瑜的革命是医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药”吗?“!”──辛亥革命的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不是医治旧中国的药!“……”──医治病态中国的“药”是……

8.下面句子,根据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

②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③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

④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出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

⑤老妇人几乎要拉了阿弟便引她跑出去看,但恐怖心告诉她不应该这样卤莽,只得怅然地“嘘!”

⑥搭,搭,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

⑦“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⑧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9.读台湾诗《乡愁》,下面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 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A.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隐喻出游子每时每刻都在对乡音的怀恋中度过的,从未有间断。

B.离乡后的厌倦,今日的失意,“仿佛雾里”,模糊不清,观不清更诉说不明。

C.从乡音缭绕、乡情缠绵过渡到乡愁的永恒,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喻出了“永不老去”──永驻游子心中的乡愁。

D.全诗运用形象比喻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似海洋深的愁绪、怀恋、怅惘的情感,读之回味无穷。

10.下面是对这两首诗两种美的鉴赏,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A.《鸟》诗是反映幽静美的范例。“人闲”写出了人的心静,人心是恬静的,夜也是恬静的,因此会自然地发出“春山空”的惊叹。

B.王诗写明月出来的惊动山鸟,山鸟的叫声和空谷的幽静动静对比,从而达到山更幽的意境。《鸟》诗犹如一支精美的“小夜曲”清心悦耳,沁人心脾。

C.《渔》词则是表现流动美的佳篇,翩飞的白鹭,潺潺的流水,斜风细雨便构成了流动美。

D.张词青山秀水,烟雨空蒙之中还有一个醉心垂约的渔翁,为词又平添了无限的情趣,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令人如临其境,心旷神怡。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小说《梅老师》,做11-16题。

这时,梅老师不禁也慌了,但她并没有乱她清楚地知道,孩子们这样争先恐后地涌向门口,最终的结果,只会造成教室这条惟一的出路人为堵塞,从而……啊,太可怕了!

梅老师便一大步上前,把守住教室门口,同时,她嘶哑地嗓子,再次向学生们命令:“听着,按次序!谁也不准挤!谁挤谁最后一个出去!”

老师犹如军队里的将军,随着梅老师的声音响起,教室里一下子静了许多,那乱糟糟的局面也得到了控制,孩子们虽然免不了还要你推我、我拥你,可到底谁也不敢使劲往前钻了。

那呼呼又隆隆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学生们一个连着一个,在有秩序地朝教室外撤离着。

突然,原本排在教室最里边那个组的一个长得圆头圆脑、很健壮很漂亮的小男孩,似乎等不及了,又似乎有着充分的理由,只见他一窜上前来,很快就钻到梅老师的腋下,眼看着就能挤出去了。

但梅老师一把拉住了一只脚已伸在门外的男孩子,并狠狠地将他往自己身后一拽,说:“你!你最后一个出去!”

小男孩不禁抬起泪眼望了望梅老师,其他学生这时也都将目光集中到了梅老师脸上,但梅老师似乎根本没有看见这一切,只顾用嘶哑的声音喊着:“听着!按次序!谁也不准挤!谁挤谁最后一个出去!”

这时,那呼呼的风声近得差不多可以伸手摸到了,而那隆隆的房屋倒塌声,几乎就在隔壁响起来了……

终于45个同学中的44个,也已双脚跨出教室的门槛了。于是,梅老师连忙拉过来一直站立在她身后的小男孩,并用力将他往外一推,然而──然而,时间就在这一刻停住了!天地就在这一刻合并了!随着一声闷闷沉沉的巨响,听见几十个声音在同时呼叫:

“梅老师──”

“小刚──”

梅老师睁开眼睛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下午。

梅老师睁开眼睛的时候,齐刷刷地站立在她病床四周的44个孩子,同时叫了起来:“妈妈!”

听到这一声叫,浑身上下都裹满了绷带的梅老师,不由得伸出抖抖的双手朝四周摸索着,并声音颤颤地寻找着:“小刚,我的小刚,你在哪儿?”

回答梅老师的,便又是44个孩子那带着哭腔的同声呼叫:“妈妈……”

梅老师是妈妈。

妈妈是梅老师。

11.这篇小说为了塑造梅老师的形象,赋予了她特殊的身份,这身份是( )

A.是一位小学教师

B.是一位中年小学女教师

C.是全体学生的老师,又是其中一位的母亲

D.是一位失去了母亲的中年女教师

12.本文情节完整,对高潮部分的划定,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呼呼又隆隆的声音已越来越近……”到“而那隆隆的房屋倒塌声,几乎就在隔壁响起来……”

B.从“突然,原来排在教室最里边……”到“小刚──”

C.从“那呼呼又隆隆的声音越来越近……”到“梅老师睁开眼睛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下午。”

13.本文对小男孩的外貌描写:“长得圆头圆脑、很健壮很漂亮”起到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表现小男孩的可爱,暗示同学们对他的喜爱,为后面危险发生时,同学们对他的齐声呼叫埋下伏笔。

B.以个别定一般,暗示44位同学都和小男孩一样可爱,从而说明梅老师牺牲亲子保护学生的必要。

C.刻画危急时刻梅老师眼中的儿子形象,暗示梅老师内心正在进行着亲情与师情的矛盾斗争,从而表现出她最后举动的可贵。

D.表现小男孩可爱,这个小生命后来失去是多么可惜,从而衬托梅老师把亲情自觉服从师情的伟大胸怀。

14.当梅老师醒来急切寻找小刚时,44个孩子作了齐声回答。小说这样安排有何意义?选出解释不当的一项( )

A.暗示小刚已经遇难。

B.孩子们目睹老师无私的行为,此刻的齐声回答饱含着对老师的感激和安慰。

C.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老师似妈妈,老师胜过妈妈。

D.反衬出梅老师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15.对梅老师这一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和故事内容的矛盾冲突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在对职业道德和自身利益的权衡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B.通过孩子的观察和体验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C.在突发的严重事件中,在母爱与师爱的尖锐矛盾冲突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D.在“龙卷风”来临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在教室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16.读了这篇小说,如对老师的职业作个评价,你认为哪一个最为贴切?选项是( )

A.神 B.高 C.光 D.辛劳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我坐在碧色的草地上,看原野落日,大河潮涨。眼前,那一道道湍急的水流任意切割着宽阔的河面,卷起千万个飞旋的水涡。肆虐的风,呼呼地,排山般卷起了波浪。河滩上的草儿瑟瑟地弯下腰去,几乎贴着了潮湿的地面;露出水面尺许的芦丛,断了根一般,不由自主地浮起来;天上满是卷成鱼状的云,在薄薄的烟雾中疾飞。一切都笼着烈火似的晚霞,河水、树儿、芦叶全都染上了火的色彩……我感到了自我的渺小,我的心灵在颤抖着,那是一种隐隐的恐惧。但是,在我视野的极限处,在河的下游与天宇交接的地方,忽然间,跳出一个墨绿的豆芽般大小的点来。你看它,一隐一现,霎时,就大得像一片巴掌大的绿叶了。此刻,在整个的天地间,唯有它逆着狂风和急流,神速迅捷地挺进,猛地,又变得像一柄蓝蓝的伞了。我渐渐地看清,那是一只小船,一只小得不能再小的渔船,大约两米长,宽呢,一半罢了。船头尖尖的,微微向上翘起,箭一般贴着波浪射来。船的两边,是紫色的波痕,船后飞起宝石般的浪花。小船流星般来到我眼前的河心,我已隐约地看见船中的人了。使我惊诧无余的是,这竟然是一只迎亲的喜船。喏,船头上盘膝坐着新娘,鲜红的披风猎猎飘动。船尾呢,微微前倾着身子,一手划一把桨的,就是新郎。他有着青铜色的胳膊,在夕阳下古镜般地闪亮,那么轻松自如地摆动着。那似乎不是顶着惊涛骇浪艰难地行进,而是在巡视由他们主宰的山川风云。船中装点着花儿草儿,我真嗅着了奇异的幽香。船尾上还立着两只渔鹰,居然系着几条粉色的飘带。我刚想看个清楚,可是渔鹰已凶猛地飞起,像两把银色的宝剑直刺云天,唿啦啦地撕裂着流动的云。待到它们盘旋着飞下,小船已到上游的沉沉暮霭中去了。一下子,小船不见了,晚霞也收回灿灿的.光芒,风止云散,河水终于一片静寂,唯有我还坐在河边的草地上思索。那是多么奇妙的小船呀,居然一下子驱散了大自然的魔力,还人以清醒的意志。我总是不大相信那是什么渔家的新郎新娘,也许,这河上是有神灵的吧!

17.对第一段景物特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雄伟壮   B.美丽奇特

C.多姿多   D.惊心动魄

18.第一段中描写了多种景物,从作者写景的目的看,这些景物中最重要的几种是(  )

A.原野落日、大河潮涨    B.急流、狂风、晚霞

C.急流、漩涡、狂风、晚霞   D.急流、漩涡、狂风、云烟、晚霞

19.对第二段中观察者“我”与被观察景物“小船”之间关系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随景   B.景随人移

C.景变人不   D.人移景不移

20.下列句子中,不含比喻的有哪几句,选出回答正确的一项(  )

A.大得像一片巴掌大的绿叶了。

B.又变得像一柄蓝蓝的伞了。

C.箭一般贴着波浪射来。

D.那似乎不是顶着惊涛骇浪艰难地行进。

第Ⅱ卷(90分)

四、(18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夜深还照读书窗

葛兆光

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不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的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要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

现在人从小读书,说来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车”,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即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折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语类》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得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心智的润养。

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放过一山栏,攀登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知识。品茗呷酒漫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乐事。这时虽人问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撕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

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将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了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21.①文中“临月漫披卷”与“品茗呷酒漫读书”中的“漫”字,其意思都是指什么?(不超过15个字)

②作者在文中写道:“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真意在。”这句话中的“真意”是指(不超过5个字)。

22.①在第一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从文中看,“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18个字)

②第二段中画横线处的语句在这一段中起着总结前面内容、概括后面论述的作用。请按这个要求补写语句。(不超过16个字)

23.①第一段中加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对比,指出运用对比的作用。(不超过25个字)

②第四段中加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比喻,指出作者运用比喻所阐明的观点。(不超过25个字)

2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现代的印刷和奢华的装帧书本失去了线装书的温馨,注重书的形式而忽视了书的内容

B.“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似的读书,急功近利,搜寻的只是书中的“小底”

C.“书中意味如盐化水中”,是指“书中意味”和读书的心智修养物我相融,潜移默化。

D.“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这句话对读书的体会,和本文有相通之处。

E.这篇随笔语言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在形象的议论中呈现着思辨的睿智和儒雅的情怀

五、(12分)

25.在下面横线上续写恰当的语句。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理想是灯,;理想是路,;

……

26.将下面的句子扩展为一段话。

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下列划横线的文字,仿写两个句子,要符合例句的句式特点(不超过80字)

奇迹,需要的不仅是幸运女神的垂青,它还需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万里长城是个奇迹,因为在它身上浇铸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孟姜女的眼泪。

   六、(60分)(选作一题)

1.以《项链与枷锁》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学了《项链》之后的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一段简短的话语,一幅几笔的简笔画,都会使人产生一些联想……“”和“”这两个符号让佻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记叙或议论均可。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蹩进(biē)  瞥(piē)  攫取(jué)  饱绽(zhàn)

B.寒伧(chen) 郁闷(yù) 惆怅(chóu)租赁(lìn)

C.希冀(jì) 滞钝(zhì) 撩拨(liáo) 矜夸(jīn)

D.打烊(yàng)抚恤(xù)  轶事(yì)  摇曳(y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冠冕堂皇 贪赃枉法 佳肴  B.不辍劳作 满盘皆输 竦然

C.莫名其妙 殉私枉法 踌躇  D.出奇制胜 不翼而飞 刻薄

3.下列空缺处应填入的人物依次是(  )

(1)“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下脚步,说:“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嚷着,“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忐忐忑忑大跳。“我的天!”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

A.花白胡子 玛蒂尔德 拿侬 陈奂生

B.驼背五少爷 玛蒂尔德 欧也妮 服务员

C.驼背五少爷 佛来思节夫人 拿侬 陈奂生

D.花白胡子 佛来思节夫人 欧也妮 服务员

4.填入横线上的词,正确的一组是(  )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墙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使她苦恼。

A.寒伧 黯淡 破旧 粗陋 B.破旧 寒伧 黯淡 粗陋

C.寒伧 破旧 粗陋 黯淡 D.粗陋 破旧 黯淡 寒伧

5.填入横线上的短语,正确的一组是(  )

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成功的光荣 ②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③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④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D.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人们忍俊不禁。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要掀起增产节约运动的高潮。

B.你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C.深圳的春天,简直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D.俱乐部里有各种棋类、扑克、图书、报刊、杂志等,简直包罗万象。

8.从语言简明角度看,下面这个句子有重复罗嗦的一项是(  )

如果不及时采取(A)有效措施,人为地蓄意破坏(B),以及恶劣的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C)更为严重的灾难性后果(D.)。

9.下面一封求职信中有多处语病,其中不得体的两条是(  )

我是一个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广告设计师(1),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2)。虽然我的学历不高,但希望公司领导不要唯“历”是图(3)。附上我设计的几份广告,相信你们会慧眼识英雄而量才聘请我的(4)。

A.(1)(2)    B.(2)(3)    C.(3)(4)    D.(2)(4)

10.下列作家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法国——《羊脂球》

B.巴尔扎克——法国——《高老头》

C.梁晓声——当代——《陈奂生上城》

D.茅盾——现代——《子夜》

二、(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11~14题。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11.与“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B.——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

C.阿义可怜——疯话,简直发了疯了。

D.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12.下面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众人都耸起朵听他”,“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这些语句反映了“众人”、“栓叔”愚昧麻木。

B.“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包好,包好!”这些语句反映了统治阶级对群众采用镇压和愚弄的两手。

C.整个文段既从侧面表现了革命者英勇斗争精神,又表现了革命者不被群众理解的悲哀。

D.“那还了得”,“很现出气愤模样”这些语句反映了“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与康大叔是一丘之貉。

13.对“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以好处”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回”指杀害夏四奶奶儿子的事。

B.“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是康大叔的实话。

C.表明了康大叔用谎话欺骗愚弄百姓。

D.表明康大叔经常在杀害群众时得到好处。

14.“银子!”的意思是:(  )(2分)

A.花了许多银子  B.要许多银子

C.银子没有了  D.赏了许多银子

   三、(20分)

阅读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完成15~20题。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呢。”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在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候,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我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台湾作家:陈启佑

15.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条)(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待了给母亲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条)(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其作用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表现了我的痛苦、悔恨和对情人的无限眷恋。文中表露“悔恨”情绪最鲜明的一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开始写“小雨点”溅在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在眼镜上,其作用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樱子是听了“我”的话,才去寄信的,一切都怨“我”太冒失。

B.把樱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樱子长得像蝴蝶一样的外貌。

C.“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空潦的心情。

D.题目叫“永远的蝴蝶”,也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更爱樱子。

四、(10分)

21.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3分)

(1)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年岁岁花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以下两种情景,以“笑”为描写重点,分别扩充为两段话,每段不少于35个字。(4分)

情景一:遇到朋友  他 笑

情景二:彩 票中奖  他俩  笑

23.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个与上文结构对称、内容呼应的句子。(3分)

《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一个个栩栩如生人物;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24.自拟题目,写一篇微型小说。

要求:(1)撷取现实生活

中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给予艺术加工,选材角度要准、新。(2)重点在于构思的精巧,突出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或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3)情节不可过于复杂,人物宜少。(4)保持小说基本特点。

试卷答案:

一、1.A   2.C   3.C 4.A 5.D 6.B 7.A   8.B 9.C   10.C

二、11.B   12.D   13.B   14.D

三、15.(1)交待“雨”是不幸和灾难的起因(2)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3)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16.(1)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3)照应前文 17.(1)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2)使作品形成匀称而完整的结构 18.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19.通过景来写情,表现了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 20.C

四、21.(1)吾将上下而求索(2)天涯共此时(3)岁岁年年人不同 22.情景一:每逢朋友到他家,他总是小眼睛一眯,鱼尾纹一道一道增添笑意,一道一道放出光彩,灿烂极了。情景二:一听到彩 票中奖了,他俩先是惊愕,后来几乎同时大笑。一个笑得好像被胳肢的小孩似的,弯曲成一团;一个挥着手,喘着气,直叫肚子疼 23.一位雕塑家 以他那锋利的刻刀 为我们塑造了一座座神采各异的雕像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第 Ⅰ 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 癸丑(kuí) 强颜(qiáng) 蛊惑人心(gǔ )

B.镌刻(juàn) 修葺(qì ) 靥儿(yàn) 茕茕独立(qióng)

C.筵席(yàn ) 偏袒(tǎn) 倜傥(tǎng) 悄无声息(qiāo)

D.龟裂(jūn) 作坊(zuō) 蹙眉(cù ) 贪生恶死(wù)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是( )

A.箪食壶浆 震憾 民生凋敝 鱼鳖 切搓琢磨

B.助纣为虐 篡夺 偃旗息鼓 颠沛 稗官野史

C.流连忘返 摇曳 沧海一粟 赝品 不可理谕

D.循循善诱 饿殍 怀瑾握瑜 闲暇 熙熙嚷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 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 给人以繁华之感, 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凤毛麟角)

B. 王道长为人沉默寡言,神情慈祥温和,只求能栖息道观,虽箪食瓢饮,却能安之若素。(箪食壶浆)

C. 你要提防他啊,这个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明争暗斗)

D. 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到极点了,所以能够真正达到中庸的老百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B.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并通过了由右翼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肆意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赞美为“大东亚战争”,“是为了自存自卫”。

C.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D.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亚洲人的智商全世界最高

最近,英国研究人种智商的学者理查德•林恩,得出了一个令亚洲人感到既惊讶又高兴的研究结论: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之后的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等。人种智商最低的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林恩教授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突变。

林恩教授首先注意到了加州大学研究脑量进化的专家杰里森的观点: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受到了环境的重要影响,这也是物竞天择的一种体现。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就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林恩教授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进化。在对诸多的数据分析后,林恩教授指出,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了更大的脑容量。比如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16cc,欧洲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67cc,而撒哈拉地区非洲人的平均脑容量则为1282cc。寒冷的气候让早期的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御寒。在寸草不生,动物也很少出没的冬季,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

当林恩教授提出他的研究后,很多人提出了质疑。既然东亚人拥有高于欧洲及美国人的智商,为什么欧洲人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上要比东亚人更胜一筹。林恩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东亚人在性格上比欧洲人更循规蹈矩,所以在发明创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证明东亚人的智商低于欧洲人。林恩教授还提出,聪明的东亚人现在遍布在了世界各地,而他们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参与和成绩也越来越突出。

其次,既然寒冷的气候让人类进化出最大的脑容量,并获得高智商,为什么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却是个例外。林恩教授用基因突变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在早期非洲直立人向世界各地移民进化的过程中,他们带着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在人口发展快、英才人口众多的地区得到进化的机会就更多,而在寒冷的地区,低智商的人类逐渐被淘汰,高智商的人类成为幸存者。爱斯基摩人的总人口只有5.5万人,很明显,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基因的机会也就少于欧亚人。

6.从原文看,下列表述与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无关的一项是( )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其所处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

B.在寒冷的气候中,那些为了不被大自然淘汰而努力生存下去的人类会获得越来越高的智商。

C.那些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在人口发展快和人口众多的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进化机会。

D.东亚人性格上的循规蹈矩影响了他们的发明创造,但这并不影响东亚人的智商高于欧洲人。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林恩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环境的重要影响,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

B.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的更大的脑容量,使人类能够对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

C.欧亚人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的基因的比例高于爱斯基摩人,这也是今天爱斯基摩人智商低的原因之一。

D.气候寒冷的地区,因为智商低而无法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的人,将会逐渐被大自然淘汰。

8.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候越寒冷,相应地区人类的智商就越高。

B.动物们进化出的脑容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战胜恶劣的环境。

C.爱斯基摩人现在大力发展人口,就能提高人种的智商。

D.东亚人智商高于欧美人,会比欧美人更适应现代生活。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干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乃谢病去 B.令敦煌曹皓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行禁止

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 D.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吾与汝毕力平险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关于金太阳试卷语文高二下学期和金太阳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