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调研卷初二语文(学科网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学科调研卷初二语文,以及学科网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这是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颔(hàn)首低眉

B. 禁锢(gù) 招徕(lái) 诘(jié)责 众目睽睽(kuí)

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门楣(méi) 即物起兴(xīng)

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广袤(mào)无垠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落弟 奥秘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C. 狼藉 咫尺 粗制滥造 沧海桑田

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

D. 侏儒 踌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

3. 默写下列诗句(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请将下面陆游《岳池农家》里的两句诗写在后面的空格内. (2分)

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5. 请你写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鸟虫鱼的古诗词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内。(2分)

6. 下面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 请任选2个修改. (4分)

从2003年5月21日开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②历时大约整整6个月。依据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③即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情况,④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加办学条件情况,教育违规收费情况,⑤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利益保障情况等。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三、阅读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 分别回答问题. (10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8.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

1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2分)

答:

11.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对两点可得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题. (14分)

诗中有科学 (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2.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4分)

13.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答:

14.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两句名句。(2分)

15. 请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辛弃疾词中的两句名句。(2分)

16.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答:

17.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

答:

(三)文学名著名阅读(3分)

18. 请你写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

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对上述作品中哪一个方面感受最深刻? 为什么?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 然后完成2024题. (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20.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2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无从致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3.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内) (3分)

答:

三、作文(40分)

25.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在一次与同学玩牌的过程中,因与同学发生了纠纷,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便怀恨在心。在经过准备后,他残忍地将4位同学杀害了。马加爵残忍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反思这起悲剧事件,如果当初那几位同学不对他进行侮辱,伤害他的自尊,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就会在阴霾的天气里给别人投洒一缕阳光,在干渴的日子里给别人带来一丝雨露,在寒冷的季节里给别人送来一片温暖,学会尊重真的太重要了!请以“学会尊重”这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资料:

这是苏教版:

常州市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初二语文试题 2005年1月

命题人:陆文跃 审稿人:潘克勤 姚芙梅 曹介梁 张立成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共12分)

1.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人与环境”单元中的课文,为你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你将倾听大自然的呼声,qiǎn 责愚氓的恶行,kǎi 叹智者的无nài ,从而作出明智的jué 择——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

2.根据要求默写。(8分)

①“ , 。”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②写出杜甫《望岳》中你最喜欢的两句诗: , 。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3.名著阅读。(2分)

19世纪后期,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撰写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作品中 (故事概述)是你最喜欢的一次历险过程。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7分)

4.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你有权憧憬未来,但不应忘记眼前的责任;

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仿句: , 。

5.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的表扬信(至少修改4处,不得超过6处)。(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表 扬 信

金常中学,

贵校初二(3)班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进社区,宣传回收费电池,并每家每户上门回收旧电池。他们这种“宣传环保,清洁家园”的精神和热情十分可贵,要求贵校一定要在升旗仪式上对初二(3)班学生进行大力的夸奖。

2004年12月5日

金常街道工委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6.通过对“汉字”专题的探究学习,你一定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加深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请你从“汉字的历史”、“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功能”、“汉字的文化价值”和“汉字的艺术价值”等几个方面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2分)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探究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材料一:一个人活了72岁,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是平均数) ——摘自《人生宝鉴》

材料二: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都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摘自《读者》蒋子龙《时间》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幽径悲剧》一文中的选段,完成8——13题。(共18分)

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③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④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⑤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9.选文第③段中写道“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10.在作者的心目中,幽径的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

11.“幽径悲剧”仅仅是指幽径中的一棵古藤萝被砍断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12.作为一种植物,古藤萝本是不会哭泣的,然而第⑤段中却说“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13.目睹曾经生机勃发的藤萝,面对现在在空中摇曳的藤萝枝,面对人类的现在,畅想人类的未来……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面对生命呢?(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共15分)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4.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5.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3分)

(1)“俘获说”(地球的子):

(2)“同源说”(地球的妹):

(3)“分裂说”(地球的儿):

16.文中关于“月亮起源”的推测性学说,都未能成为科学诊断,因为它们虽有合乎逻辑的推测依据,却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请以“俘获说”为例作概括说明。(4分)

合乎逻辑的依据:

不合逻辑之处:

17.对文章中说明的“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三种学说,你最认可的是哪种学说?请简要说说理由。(2分)

18.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请你分别举例说明。(4分)

(三)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19—2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下见小潭。(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怡然不动。( )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21.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2分)

22.请把这两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四)阅读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选段,完成23—24题。(共4分)

得西山后八日,寻(沿着)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高耸仰卧),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qīn 高耸)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2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24.这段文字在描绘景物方面很有特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这方面作一些点评。(2分)

三、作文(共30分)

25.生活——一本哲理性大书,它告诉我们,人不可以有傲气;它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理。它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和人生哲理等待着我们去体会、去探索……

请以“生活告诉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②不少于500字。

题目:生活告诉了我

望采纳

苏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常州市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初二语文试题 2005年1月

命题人:陆文跃 审稿人:潘克勤 姚芙梅 曹介梁 张立成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共12分)

1.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人与环境”单元中的课文,为你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你将倾听大自然的呼声,qiǎn 责愚氓的恶行,kǎi 叹智者的无nài ,从而作出明智的jué 择——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

2.根据要求默写。(8分)

①“ , 。”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②写出杜甫《望岳》中你最喜欢的两句诗: , 。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3.名著阅读。(2分)

19世纪后期,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撰写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作品中 (故事概述)是你最喜欢的一次历险过程。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7分)

4.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你有权憧憬未来,但不应忘记眼前的责任;

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仿句: , 。

5.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的表扬信(至少修改4处,不得超过6处)。(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表 扬 信

金常中学,

贵校初二(3)班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进社区,宣传回收费电池,并每家每户上门回收旧电池。他们这种“宣传环保,清洁家园”的精神和热情十分可贵,要求贵校一定要在升旗仪式上对初二(3)班学生进行大力的夸奖。

2004年12月5日

金常街道工委

得分 评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6.通过对“汉字”专题的探究学习,你一定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加深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请你从“汉字的历史”、“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功能”、“汉字的文化价值”和“汉字的艺术价值”等几个方面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2分)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探究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材料一:一个人活了72岁,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是平均数) ——摘自《人生宝鉴》

材料二: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都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摘自《读者》蒋子龙《时间》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幽径悲剧》一文中的选段,完成8——13题。(共18分)

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③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④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⑤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9.选文第③段中写道“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10.在作者的心目中,幽径的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

11.“幽径悲剧”仅仅是指幽径中的一棵古藤萝被砍断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12.作为一种植物,古藤萝本是不会哭泣的,然而第⑤段中却说“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13.目睹曾经生机勃发的藤萝,面对现在在空中摇曳的藤萝枝,面对人类的现在,畅想人类的未来……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面对生命呢?(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共15分)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4.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5.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3分)

(1)“俘获说”(地球的妻子):

(2)“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3)“分裂说”(地球的女儿):

16.文中关于“月亮起源”的推测性学说,都未能成为科学诊断,因为它们虽有合乎逻辑的推测依据,却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请以“俘获说”为例作概括说明。(4分)

合乎逻辑的依据:

不合逻辑之处:

17.对文章中说明的“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三种学说,你最认可的是哪种学说?请简要说说理由。(2分)

18.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请你分别举例说明。(4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19—22题。(共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下见小潭。(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怡然不动。( )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21.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2分)

22.请把这两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选段,完成23—24题。(共4分)

得西山后八日,寻(沿着)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高耸仰卧),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qīn 高耸)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2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24.这段文字在描绘景物方面很有特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这方面作一些点评。(2分)

得分 三、作文(共30分)

25.生活——一本哲理性大书,它告诉我们,人不可以有傲气;它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理。它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和人生哲理等待着我们去体会、去探索……

请以“生活告诉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②不少于500字。

题目:生活告诉了我

100

200

300

400

500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05年1月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一)积累(1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对两个得1分,对一个不得分)。

(1)谴 (2)慨 (3)奈 (4)抉

2.默写(8分。每句1分,错、漏、多一字该句不得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略。 (3)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4)黑云压城城欲摧。 (5)远嫌而避怨。

3.马克•吐温 第二空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小说中的情节即可(2分。每空1分)。

(二)运用(7分)

4.不设统一答案。参考例句:“你有权发怒,但不应践踏别人的尊严”;“你有权失败,但不应自暴自弃”;“你有权要求生活得更好,但不应以今天的欺骗来换取明天的快乐”。(3分)

5.(1)称呼后的“,”应改为“:”(2)“费电池”应改为“废电池”,后面还应加“意义”一词;(3)“每家每户”用在这里不当,可改为“挨家挨户”;(4)“要求贵校一定要在升旗仪式上对初二(3)班学生进行大力的夸奖”不恰当,可改为“建议贵校在升旗仪式上对初二(3)班学生给予表扬”;(5)日期应调整到落款的下面。(4分。改对一处得1分,得满4分为止。)

(三)探究(6分)

6.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有据有序即可。(2分。)

7.不设统一答案。参考:普通人要想度过不普通的一生,提高时间的含金量,就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一生中各种生活内容:除了维持基本需求的时间,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功夫,要了然于胸。(4分。能写出大致意思即可,如有其他结果,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18分)

8.燕园幽径中仅存的惟一能给我一点安慰的一棵古藤萝被毁于愚氓之手,我感到无比痛心,并表示强烈的愤慨。(3分。意思对即可)。

9.“这样”指的是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作者他笔下的“伟人”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甚至滥杀无辜。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鄙视厌弃的感情。(3分。意思对即可)。

10.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3分。意对即可)。

11.悲剧不仅仅是指古藤萝被砍断,更悲的是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没有人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任那些愚氓者任意地践踏生活中的真、善、美。(3分。意思对即可)。

12.作者这样写是借助古藤的哭泣来描摹自己痛苦、悲愤的内心感受,非常逼真,含泪带哭的诉说更增添了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3分。意对即可)。

13.不设统一答案。要点:热爱生命,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共同发展。(3分。)。

(二)(15分)

14.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地球起源的三种合乎逻辑的推测性学说。(2分。意思对即可)。

15.(1)“俘获说”:月亮在绕太阳运行过程中被地球引力吸引,成为地球的卫星;(2)“同源说”:月亮和地球是由同一块尘埃凝聚而成的;(3)“分裂说”:月球是地球运行中分裂出去的。(3分,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16.合乎逻辑的依据:月亮的密度比地球小,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不合逻辑之处:月球与地球的直径相去并不悬殊,月亮比其他小行星大得多,地球要俘获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实非易事。(4分。意思对即可)。

17.不设统一答案。要点:能依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说明认可的理由。如:认可“俘获说”,理由是月球与地球的密度及化学成分大不相同,不可能是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的,月球也不可能是地球高速运转时从赤道区飞出去的物质,且月球的位置不在地球赤道面上。(2分。意思对即可)

18.语言风趣,如:把三种学说形象比喻成“地球的妻子、姐妹、女儿”;把天文学家比作“太空悬案的侦察员”等。语言准确,如:把几种学说称之为“推测”;对还不能下定论的说法用“可能”,有关月球和地球的直径、宽度用具体的数据等。(4分。意思对即可)

(三)(8分)

19.①向下,往下 ②表示约数 ③呆呆的样子 ④依靠(2分。答对两个得1分)

20.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分,意思对即可)

21.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2分。)

22.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依据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2分。)

(四)(4分)

23.写小丘所处位置及小丘的形貌。(2分,意思对即可。)

24.文中描绘景物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则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丘的奇特风光,展现了永州一带山水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传神。(2分。)

三、作文(30分)

23.一类卷:26—30分;二类卷:21—25分;三类卷:20分以下(慎打)

说明:有些题目在批阅时先要进行试批,尽可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img]

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à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xuàn)丽,变化多端(duān)。

【解析】选A。“候”应读hòu。

2.找出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表格内。(2分)

日薄西山 束手无策 无动于中 物竟天择

草长莺飞 翩然归来 冰雪溶化 周尔复始

错别字

改 正

答案:

错别字 中 竟 溶 尔

改 正 衷 竞 融 而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里没有棕树蛇的天敌,一旦它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B.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了。

C.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代表队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红旗,五彩斑斓,煞是好看。

D.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解析】选A。B项中“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而这里学生只是不说话,并没有隐藏起来。C项前后矛盾,小红旗只是一种颜色,不能说“五彩斑斓”。D项不合语境,“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式过马路”,无疑不是对中国人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的一种讽刺。

B.网络时代,我们即使亲近了键盘,而疏远了亲情。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

【解析】选C。A项否定不当,可把“不”删去;B项关联词不当,“即使……而……”可以换为“因为……所以……”;D项搭配不当,可把“降低”换为“缩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富有吸引力。

B.《奇妙的克隆》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C.《恐龙无处不在》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D.《生物入侵者》不仅使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我们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

【解析】选D。《生物入侵者》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而不是有关生态环境的知识。

6.有同学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读流行作品更有利于我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学校准备就此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6分)

(1)假如你班是反方代表,你方观点是:

(3分)

(2)假如你是反方代表的主辩人,请简要陈述支撑你方观点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3分)

你方观点的理由是:

答案:(1)示例:阅读经典名著更利于提升我们的素养。

(2)示例:①经典名著是一个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价值观。如《论语》《孟子》等。②经典名著有励志作用,看后使人们振奋、坚强,有助于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7~10题。(13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选文运用了“    ”的结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结构和顺序的把握能力。第①段是一个设问段,总领下文四个物候现象来临因素的说明;在说明四个因素时,则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答案:总—分 逻辑顺序

8.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答题时可先抓住“如”及一些数字判断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联系纬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体会其作用。

答案:这个句子使用了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使文章真实可信。

9.第④段中“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常”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品析能力。先理解“常”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常”是“经常”的意思,表明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但并不是肯定发生的,也有例外的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对其中的物候现象做简要概括,并联系上文指出诗中这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3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六首(其一)(节选)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大林寺桃花》:

(2)《塞下曲》: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提到的物候现象,然后结合选文内容对照分析。

答案:(1)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高下差异。

(2)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高下差异或南北(纬度)差异。

(二)(2013大理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14分)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 000~1 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11.唾液有哪些作用?(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文中主要介绍了唾液的奇妙作用,据此从②~⑤段中概括即可。

答案:口腔“润滑油”(润滑口腔),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使人健康长寿(使人保持年轻)。(答出两点即可)

12.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通过口腔里的伤口和其他地方的伤口愈合时间的不同的对比,突出说明唾液的作用,使人印象深刻。

答案:做比较。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

13.第④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根据上下文判断能否删去,然后回答“几乎”一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回答删后造成的影响。

答案:不能。“几乎”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14.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奇妙的现象?请举出两例。(4分)

答:

答案(示例):含羞草受到触摸就会闭合;痒痒树受到触摸时,树枝会摇摆;猪囊草会捕捉小昆虫;变色龙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等。(写出两点即可)

(三)(2014徐汇一模)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3分)

雾 霾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

②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 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见度在1 000~10 000米时则被称为轻雾。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并导致能见度小于10 000米的现象。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呈灰色。

④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

⑤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其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⑥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 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 000多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⑦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外出时避免骑车,戴正规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润肺食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此法既能减少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空中水汽,又能减少空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雾霾频发的现象。这方面伦敦做出了榜样: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霾天,现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副实。

15.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名不副实”在文中具体含义是指

和     不相符。(2分)

答案:由雾霾天多而得名的“雾都” 现在少雾霾而清洁的天气状况

16.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常常”能否去掉?请阐述理由。(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解答此题首先回答能还是不能,然后结合语境解释“常常”的意思,体会“常常”一词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最后点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不能。“常常”的意思是通常,大多数情况,雾和霾大多数情况下相伴出现,实际中也有雾和霾不同时出现的情况,这里在范围上做了限制,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7.第⑥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其作用是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由画线句结尾的“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可判断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雾霾的危害方面分析作用。

答案:举例子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雾霾会危害人的健康

18.根据文章第①至④段内容,结合下列两个图表,判断徐汇区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气,将相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2分)

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13日

A.雾天  B.霾天  C.雾霾天

答案:A C B

19.本文⑤至⑦段依次说明了   、雾霾的危害、    ,其说明顺序是   。(3分)

答案:雾霾的来源 雾霾的预防 逻辑顺序

三、写作(40分)

20.(2013宜昌中考)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审题方面,认真阅读提示语,可以用其中的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也可以自己另辟新径、另选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行走在秋天里”“行走在记忆中”“行走在青春的路上”“行走在真情中”等。题目中“行走”的含义丰富,可以理解为“行走”的本义,但更要写出其深层的含义,即自己经历的某种历程。立意方面,不但要写出“行走”的历程,更要着重写出在这个历程中的感受和独特体验,这才是写作的重点和要表现的主题。选材方面,一定要围绕填写在横线上的词语(短语)选取素材,所选素材要贴近生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材料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谁有初二语文下册试卷题? 鼎湖的 期末 thank

一 、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虬枝(qiú) 迥异(jiǒng) 翌日(yì) 香醇(chún)

B.伫立(zhù) 秀颀(qí) 阔绰(cuò) 避讳(huì)

C.亵渎(dú) 憬悟(jǐn) 宽宥(yòu) 殉职(xùn)

D.充塞(sài) 跻身(jī) 棱镜 (léng) 嫉妒(dù)

A B C D

★2 .下列各项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在方格中改正(2分)

A.顾名思异 肃然起敬 盛气凌人 沧海桑田

B 一马当先 鼠目寸光 一视同仁 相形见拙

C. 合撤押韵 即物起兴 众目睽睽 花团锦簇

D. 油嘴滑舌 引经据典 囊萤映雪 诚惶诚恐

★3.对句中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B. 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面善::面熟。

C.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模胡::这是指衣服色彩不鲜明.。

D. 这张脸……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禁锢::束缚,限制。

★4.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

②端午的鸭蛋的作者______-;岳阳楼记选自 _________________

③与朱元思书选自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南朝梁文学家.

④名人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

★5背诵默写.(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对人们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的伟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志向和充满胜利的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图文资料,请为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清清是汶川蓥华镇中学一名美丽好学的初一女孩,在“5.12”大地震中,她被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幸运的是她被救了出来,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①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理由: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7—11题。(14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水尤清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佁然不动( ) ④以其境过清()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译: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新课标第一网

★9.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的描写来突出潭水清的特点?(3分)

10.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是:(2分)

——————————————————————————————————。

11.作者因“其境过清”而离开,生活中你是否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如果没有,请谈谈自己的感受)(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内心的叮嘱》,回答12—16题。(16分)

内心的叮嘱

夏小英

①我的内心嘱托我:爱是生命之源,应让它永不干涸。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错把各种欲望当成爱,任污浊的欲望把爱的源泉榨干而不自知。如今,我把爱从各种欲望里分离出来,还爱以清白,把爱扩展到时间里的所有生命中——包括亲人、朋友、熟人、陌生人;包括青山、绿水、天空以及天空中的飞鸟……

②我的内心叮嘱我:我每天吃的粮食荤蔬糖果不是我手所种,我四时替换的衣裳不是我自己所做,我朝夕陪伴的书本不是我的心智所成,我信口所哼唱的歌曲也不是我胸中所谱……感恩是我的分内之事。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付出的太多,所得太少,社会待我太刻薄,胸襟间的不平之气总是随着岁月的延续而递增。如今,我懂得了与我的付出相比,我的所得其实已经太多太多,而我竟闭目塞听,一味地困在抱怨里。亡羊补牢使我心怀感恩,心怀感恩使我看到了许多以前看不到的幸福和快乐。

③我的内心叮嘱我:虽然草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钱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但日子走了却再没有回来的时候。当一个今天划归昨天的时候,我离人生的终点站便近了一步;当又一个今天划归昨天,我离人生的终点站便又近了一步;当所有的今天都划归昨天的时候,我便到了终点站,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一直被时问的表象所蒙蔽,潜意识里总以为青山长在日子长流,今天去了明天来,今年去了明年来,总喜欢把花力气的事留给明天留给明年,结果从小到大到青年到中年仍一事无成。如今,我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力求在今天的太阳落山之前把今天的地耕完。

④我的内心叮嘱我:平平淡淡才是真。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也曾用仰视的目光打量过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成功人士,他们的目光向上翘,他们的哈哈旁若无人。如今,我知道连金字塔也有为沙土掩埋的一天,再怎么轰轰烈烈,也终会化为尘埃。“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而以一颗平常心过平淡的日子,不为名利所累,吃饱喝足睡得着。理得清该做的事,看得清前面的路,永远都不用担心迷失了自己,再留一份悠然的心境旁观世情,比起那些为名利所累“睡不着觉”的人来不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吗?

⑤我的内心叮嘱我:健康是福。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得到生命的时候,带有一个条件:我们应当勇敢地保护它,一直到最后一分钟”。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对我的健康视而不见,没有很好

地珍惜上帝对我的馈赠,所幸上帝还是一如既往地眷顾我,使我在走到中途怆然回顾时至少还拥有这一样东西。经历了谈“非典”色变后,我对内心的这声叮嘱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是啊,有啥也别有病,幸福的内涵很丰富,可如果没有了健康,幸福再多也白搭。

⑥我内心的这些叮嘱啊,零散如夜空中的星辰,及时扫清我心底的雾岚,引导着我不断前行的脚步,让我在人生旅途上走得踏实、坦荡、无愧。只要愿意去聆听,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这样。朋友,你听

到你内心的叮嘱了吗?

12.第②段中,“刻薄”一词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态?联系上下文说说段中的“亡羊补牢”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么?

★13.第②段中,“所幸上帝还是一如既往地眷顾我,使我在走到中途怆然回顾时至少还拥有这一样东西。”句子中的“这一样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第③段中,“虽然草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钱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但日子走了却再没有回来的时候。”这个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文章多数段落采用的是正反对比的写法。请以第③段为例,说说正面观点与反面观点的具体内容。(4分)

正面观点:

反面观点:

★16.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你是否都赞成?请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你赞成的理由。(3分)

(二)阅读《秋颂》一文,回答17-20题.(13分)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④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⑤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⑥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⑦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⑧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⑨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⑩“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⑾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⑿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7.文中描述的秋有着怎样的本色?(2分)

★18.作者把秋人格化、个性化了,你认为作者想通过颂秋来歌颂一种怎样的人?(3分)

19.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富有情韵。请你揣摩并欣赏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与领悟。(从语言特色、句子的含义两方面回答)(4分)

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据其句式特点,选择你喜欢的季节,仿写一个句子。(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写作(50分)

★21.在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处处都充满了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那么生活将会更美好的。请以“感恩__________”(例如:感恩语文老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A(2分) 2 . A义B 绌C辙D莹(2分)3.C(2分)4,.①奥地利 茨威格 ②汪曾祺 范文正公集 ③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新课标第一网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共6分,每小题1分,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小题不得分。)

6.(3分)标题可从女孩诚实坚强的品质,书籍给人的激励、希望的力量等角度来拟,如“强者无敌”、“生命与希望齐飞”、“生死之恋”、“书,黑暗中的明灯”等。【示例】①标题:强者无敌(1分)②理由:女孩清清之所以能在废墟中沉着看书,安静等待,直至救援队赶来而获得新生,这主要是因为她拥有坚强的品质和执着的求生欲望。坚强,是她活着的动力,是能驱散黑暗、寒冷、饥饿的利器。强者无敌,死神也望而却步。(2分)

二、①格外 ②大约 ③呆呆的样子 ④凄清(共2分,每小题0.5分)8.①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共4分,每小题2分)9.游鱼、日光、鱼影。(3分)10.凄神寒骨,悄沧幽邃。(2分)11.略,只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即可,不求唯一。(3分)

三、(一)12.(1)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自己从社会索取的太少。(2)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对社会有苛求。(4分)13.健康(2分)14.排比 加强语气,为最后一句蓄势,增强说服力。(3分)15.正面:珍惜时间,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天的事当天完成。反面:蹉跎岁月,“总喜欢把花力气的事留给明天留给明年”。(4分,意思对即可)16.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略。(3分)

(二)说明:答案不要求统一,意思对即可,有语病扣1分17.。(2分)18。(3分)19.(4分)20.4(分)

四、21.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中心正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不会使用标点。

说明;在按以上评分标准给出考生作文总分后,凡一、二类作文,达不到下列要求之一者:①深刻透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创新,在所给分数的基础上在加2~5分,但合计分最多50分。

不写题目扣2分;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3分;字数不足600的结合内容判分,不单独扣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和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4分)

九寨沟是一个佳景荟cuì_▲__、神奇莫测的kuàng_▲___世胜地;是一个不见xiān__▲__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只是由于人的到来,它变得喧huá___▲__和杂乱了。

2.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4)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

(5)写出两句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4.仿句练习。(2分)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5.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0分)【(1)-(3)每题2分,第(4)题4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

A.阿维尔巴赫教授B.巴扎诺娃C.朱赫莱D.母亲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次描绘了一条美丽的河,它是(▲)

A.西德维纳河B.第聂伯河C.顿河D.伏尔加河

(3)小说以“钢铁”命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不是蓝色的眼睛,而应该象钢铁般灰色的眼睛。

B.“斯大林”在俄语里就有“钢铁”的意思,这部小说体现了斯大林的思想。

C.人们应有保尔钢铁般的意志。D.打仗需要用钢铁作的武器。

(4)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他为什么能对生命的意义想的那样深刻?▲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阿里山纪行》节选部分,完成文后问题。(12分)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②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道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6.神木为什么被称之为”神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怎么理解划线句①,那些鱼、鸟、兽到哪里去了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划线句②,说说作者当时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没有见到阿里山的姑娘,他遗憾吗?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哪里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文后的问题。(1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8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

(4)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17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7.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和“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四)、阅读说明文,完成习题。(12分,每题3分)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上的这片蓝天。

18.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19.根据原文,全球气温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20.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2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三、小作文(30分)

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200-250字左右的短文。(最多不要超过300字)

提示: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己的心情。

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萃旷纤哗

2.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C(A:否定词“不”误用;B:缺必要的宾语“意识”;D: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去掉后面的“是否”。)

4.不到北京,何以能说到了中国?不到八达岭长城,又何以能说到了北京?

5.CBD见补充习题88页

二、阅读理解

(一)、

6.神木体形巨大,历史悠久,所以被冠名为”神木”

7.人们连说话都是悄悄的,没有去打扰这些鱼、鸟、兽,它们也没有必要出来四散逃窜,所以它们就在游客身边,说明游客的环保意识很强,在这里,人与自然是融洽的、和谐的。

8.作者可以感觉到山林的幽静,”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写出了山林里若有若无的声音,以声反衬静。

9.作者领略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如同见到了一位美丽的阿里山姑娘,他也坚信阿里山的山水可以养育出如山水般清新脱俗的阿里山姑娘,他并不遗憾,这个姑娘已被他装在心里了。(或作者不会感到遗憾,阿里山姑娘只是一种美的象征,作者在美丽的阿里山山水中已经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并把她永远放在了心里。)

(二)、10.(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3)因为(4)停留

1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12.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13.因为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所以水与各种形状的石头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三)、14.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5.(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16.(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7.(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A、C、D、B

关于学科调研卷初二语文和学科网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