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南拳名师(衡水南拳名师名单)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水南拳名师,以及衡水南拳名师名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据说杨氏太极高手杨澄浦死因是与南拳武师比武所伤,有没有具体事实一点的说法?

以下文字是当时在中央国术馆学习的人记叙的。这件事由于对当时中国武术界影响较大,前因后果被封锁了。

1931年的一天早上,大约已过了8时,当时正是南拳名师萧聘三在国术馆内教我们打黑虎拳。打黑虎拳是要发声、蹬脚的。功力深厚的名师每蹬一脚,水泥地上就会留下一个脚印。

30余位学生纷纷提议萧老师露一手。后来,萧老师终于答应了。叫学生搬来一些砖块,零散地铺在国术馆的水泥地上,并将一块很厚的青石板放在砖块上。接着,萧老师便在青石板上打起了黑虎拳。只见他大喊几声,脚下一用力,下面的青石板和砖块都成了碎片……

我们30余名学生一起鼓掌大声叫好,声音惊动了还在睡觉的太极拳名师杨澄甫。杨当时是国术馆的教务长,有较晚起床的习惯。他披衣出门大声责问:“什么事,这么吵?”萧聘三便回答说:“是我在教学生练习黑虎拳。”杨说:“这种东西有什么!”这句话惹恼了萧聘三,他当即提出要与杨比武。杨说:“好,你就在我的肚皮上打三拳吧”

萧聘三运足劲一拳打在杨的肚皮上。我们看到杨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状态。萧打第二拳后,我们仿佛察觉到杨的嘴里有血腥味。萧打出第三拳后,杨右手紧捂肚皮,左手一掌飞出,击在萧的心窝处。萧聘三顿时倒在了2米开外处,口吐鲜血。

杨萧之争也惊动了国术馆内的各位教师,他们将杨澄甫、萧聘三扶回各自的房间。此后,这两位名师都由于伤情严重,不再教我们武术。不久,杨澄甫便离开了国术馆,由刘百川先生继任教务长一职。

我在国术馆共学习了两年时间,毕业后曾留在国术馆担任助教。1933年,我去南京国术体育专修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不久就传来萧聘三老师逝世的消息。而杨澄甫先生也在1936年病逝。两位武艺高超的名师,就是为了这样一桩小事,而遭受重创,并都过早地去世了。

[img]

梁坤的人物生平

铁桥三(1813年-1886年)

原名梁坤,广东南海县人。年幼时就非常嗜武,到处寻访名师。后来有机会遇到洪拳巨子、福建莆田少林寺的觉因和尚,对他的武功非常景仰,遂拜其为师,入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带发修行。在寺中学艺七年,得到觉因的悉心教诲,尽得其师真传,成为洪拳传入广东后的一位代表人物。

铁桥三:口耳相传中的侠义之士

据说电影《英雄》去参加奥斯卡颁奖礼的时候,巩俐说中国现在还用武打片去闯世界,是中国的悲哀(大意如此)。如果传闻属实,那么巩俐小姐的理解能力实在平平。她不知道在中国武术这个领域里,拳打脚踢的武打功夫其实只是表象,侠义精神才是文化内核。当然,张艺谋是否把侠义精神拍出来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从荆轲到虬髯客,从梁山好汉到清末民初的革命志士,似乎中国从来不缺侠客,但是坦白地说,我们顶多只是知道名字及其背后的零散故事而已,他们所具备的武功套路究竟如何,又有多少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会去关心吧。名字可以流传到今,故事仍然脍炙人口,如果单单只是打打杀杀的功夫,而不是其中浓厚的侠义精神,我还真是难以信服这个解释的原因。

年少时读唐诗,非常羡慕“不斩楼兰终不还”这样的气概,对文弱诗人竟然也写这样的诗句感到大惑不解,更想不通的是,李白的梦想是着一身青衫,秉一柄长剑,游走天涯。后来看到学者陈平原的一本书,书名就叫《千古文人侠客梦》,似乎豁然开朗。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在做着侠客梦,侠义精神的深入人心可想而知。

中国的武术可真是平常人理解的那么简单?金庸小说的一拍再拍,香港影视剧的一滥再滥,虽然谁都知道是些凭空想像甚至瞎编滥造的奇人异事,却从来不缺乏观众,就是这个道理。

或者是因为年代久远,或者更因为只是个民间人士,今天可以找寻得到的有关铁桥三的记载实在有限,即使有,基本也都是时间上毫不连贯的传说故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市民百姓偏偏对这些传闻中的故事津津乐道,那些武功高强的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固然与故事本身具有传奇性的原因有关系,恐怕更多的还是电影电视剧的功劳。

一位武术研究专家的见解很有代表性,他说,其实无论从客观生理上还是物理现象的角度来看,影视剧中的功夫都是不可能达到的,大多是后人对前人的想像性、文学化的虚拟。

在民间,一直有“广东十虎”的提法,铁桥三是其中之一。偏居中国南部的广东之所以看起来武风很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也就是说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产物。19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清代末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平常百姓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而广东省地处南方,治安更为恶劣,不少百姓为了保护自己,开始纷纷习武自强,几乎每个村镇、行会都会聘请武术高强的武师任教,既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又可以让族中子弟强身健体,渐渐地,南粤大地练武成为一种风气。

尤其在广州,随着诸多武馆的相继设立,并且因为都公开招揽学生而形成竞争。正所谓同行是冤家,武馆之间为了确定江湖地位,以及争夺市场利益,彼此间比拼武艺,或者接受别人的公开挑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一场比武决战后,胜者有更多学生慕名而至,而败者则只能含羞远走他乡。有关铁桥三的几个传说,基本都是在与他人的比试武艺中形成的。在口耳相传中,比武的真实情况不可避免地被夸大乃至神化,这也是在无形中为胜利的一方做了最好的广告。

当然,在残酷的竞争下,如果只凭着花拳绣腿显然是不行的,没有真正的武功是不可能在广州立足的。或许正是这种残酷竞争的环境,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南派拳术的发展,如今许多至今还在流传的南拳均始创于这个时代。

铁桥三所创的铁线拳即使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在南拳中自成一派并占有重要一席却也是事实。更幸运的是,铁桥三的后面还有一个流传更为广泛的后辈黄飞鸿。据说,在佛山,仍有一位洪拳师傅掌握着这套武功。

其实,放到今天的社会来说,我们真的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证传说的真实性。毕竟,在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中,面对栩栩如生的武林义士,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浓浓的民间鲜活气息,给生活增添许多斑斓色彩,这是不是就已经足够了?

铁桥三自小酷爱武术,到了十四五岁,已经练得一身好功夫。后来,铁桥三拜名闻江南的少林寺觉因和尚为师。他练功刻苦,又能恭敬侍候师父,很受觉因的赏识,把拿手本领都传给他。经过不断努力,铁桥三的功夫日见高深,他把双臂伸开,能挂起六条大汉,步行数十步而面不改色,因此远近知名。

有一次,他去赴友人的宴会,座上有个叫胡海的教头,想把铁桥三打败,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还没散席便请铁挢三较量。当下双方摆开阵势,铁桥三取守势,只用双手招架,使胡海无计可施。

铁桥三看准机会,三一进马,便破他门户,再把手一挥,胡海便扑倒在地。胡海还不死心,来一个“黑虎掏心”直取铁桥三。谁知铁桥三早有了防备,闪身避开铁爪,一个“龙马扬蹄”把胡海踢个四脚朝天。

众人哈哈大笑,胡海满面羞愧,但无可奈何,只好悻悻离去。众人里面走出胡海的师弟,假装上前扶铁桥三入座,想出其不意将他掀倒,但铁桥三像座铁塔,纹丝不动。

胡海老想报复,他找另一个武功高强的教头马南,说铁桥三在背后骂马南是一个肥猪,不堪一击。马南暴跳如雷,想去找铁桥三算账,胡海忙上前献上一计,马南听后吩咐依计行事。

这天,有个人来找铁桥三,说是马南派他来请铁桥三去赴宴的,并呈上马南亲书的请帖。铁桥三与来者交谈时,觉得那人神色紧张,语无伦次,心知有诈。他跟来人上路,到了江边,只见一只小船停在那里,有个船家模样的人立在船尾,来人请铁桥三快些上船。

铁桥三上了船,见这条船甚为可疑,便暗发功力,只见船头慢慢下沉,一会便没入水平线下了。忽然铁桥三听见耳后有风声,将身一侧,抬起一脚,那人掉下江去,原来是那个送请帖的人。铁桥三哈哈大笑,一个鹞子翻身飞上岸,回头看时,那只小船已在江中底朝天了。

原来,胡、马二教头想欺铁桥三不识水性,企图骗他上船,让他在水中出丑。这时只见二位教头从江边大树走出来,齐向铁桥三拱手,表示折服。当下,胡、马二教头在附近找了个酒店,设宴向铁桥三赔礼道歉。从此,铁桥三更加出名了。 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黎,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洪拳是其中声名最盛、生徒最多的一家。

传说中的福建南少林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后,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洪拳传入广东后,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搴等十大象形拳)。铁桥三及其弟子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洪拳中最大的一派。

洪拳在明末清初中传入广东,在广东流行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代表人物有铁桥三(梁坤)、林福成、陆亚采、王隐林、林世荣、黄麒英、黄飞鸿。黄飞鸿随父黄麒英学习伏虎拳以及先辈以龙、蛇、虎、豹等的象形及特性创编的洪拳,并尽得铁桥三“铁线拳”的真传,又向苏乞儿学习“醉八仙掌”,创“无影脚”“飞砣”等绝技。他武德高尚,正直真诚,除暴安良,扶弱济贫。曾助父开设宝芝林药店,生产“大力丸”、“刀伤散”济世,并向青年传授武艺。1894年受聘为刘永福黑旗军的武术总教习,在行军时管带一营。曾有一句流行语:“刘永福打番鬼,越打越好睇”,这与黄飞鸿教习武艺有关。

洪拳在海外的传播,主要是黄飞鸿传下的拳术。先后刊印的《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拳谱,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美加、欧洲、东南亚等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洪拳流传。 铁线拳,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专为锻炼桥手之用,是铁桥三的绝技,后由铁桥三首徒林福成传授给黄飞鸿。

铁线拳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具有壮魄健体,反弱为强的功能。其大纲不外分外膀手与内膀手二式,外膀手属外功即手、眼、身、腰、马;内膀手属内功,即心、神、意、气、力。它以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十二支桥手为经纬,阴阳并用,以气透劲,又以二字钳羊马势保固腰肾,练此拳法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乱,徐而不弛,无论男女老少,皆能习之,恒久练习,有祛病延年之效。 “广东十虎”这个称号,许多人都从粤语长片或者电视剧集里听说的。一般的说法是,在清末年间,广东省内称十位武功极高、声望极高的武林人士为“广东十虎”,这个称号在当时是确实已经存在的。

但是,因为这种提法基本只是市民老百姓的口耳相传,并非武术届人士的一个选举或共识,因此关于“十虎”的说法很多。除了民间耳熟能详的黄飞鸿外,其他的几位武学家到底是谁,以及其中的排序究竟如何,就一直充满争议。比如说,有人认为铁桥三是“广东十虎”之首,但有的看法又认为他是排第二甚至第五。

作者笔名为“我是山人”的陈劲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武坛二虎》自序里说,“广东十虎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黎仁超、苏乞儿、黄飞鸿、铁桥三、铁指陈、谭济鹤”,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较高。

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是怎么死的

对于杨澄甫先生究竟是患何病于1936年(七十岁的高龄)逝世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是:杨澄甫先生的亲友弟子等当时直接知情者没有留下具体的回忆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九十年代之前一些间接知情者文章中所透露的信息都反映杨澄甫先生临逝世之前腹部肿大,反映有严重的腹水,而杨澄甫先生发病前的确凿历史是曾活动于宁、杭、沪、穗等地。仅凭这些情况就可以断定杨澄甫先生患的不是常见病,是一种既慢性又发展较快的较凶险的内科病,即使杨数年前受过重伤,这种内科病与重伤也是没有关系的。一个人长寿与患病夭亡与饮食、环境等等多种因素有关,象恶性肿瘤等既慢性又发展较快的凶险的疾病并不是单靠练太极拳就能够避免的,也不是任何静气功和运动锻炼所能够防治的,是必须主要由医药治疗来对付的。

现在有的人喜好编民间故事那样信口编造太极拳人物历史,甚至会编造如秦琼战关公这样时间也对不上号的故事,以此贬低杨澄甫与李雅轩先生的尤多。确实,1912年杨澄甫先生教拳尚需要牛春明先生协助与自己父亲的撑腰是事实,但自己父亲逝世后,田兆麟先生经比试后第二次重新拜师、孙禄堂先生一如既往尊重杨澄甫先生、跟杨学了五年的郑曼青先生能将精技击的美国兵击出、经杨澄甫先生之口所留下的太极拳信息最多等也是事实,仅凭这些也可以肯定南下时之后的杨澄甫先生在当时就视听触觉所及的范围内,别人难以攻击到自己、自己容易攻击别人、与别人搏斗消耗体力最小是天下无敌的。至于胜负,杨澄甫先生当然不可能天下无敌,也不可能是与天下所有人比武都能够常胜,事实上杨澄甫先生为了教拳必须不断与人比武,但他对比武又向来低调,这对于现在来说也是正确的。我们敬重杨澄甫先生仅仅是就太极拳而言,与个人摆擂台决胜负、爱国等政治态度是无关的。学习太极拳,武术上应是为了获得在一定范围内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本领并不断提高,不是为了去争天下无敌。世界上的某时、某地必然有一个人能够达到无敌,但任何人不可能在任何时、任何地无敌,因此,天下无敌之人是没有的,只能认为某些人在某些时间相比较而言都达到了上乘水平了,而杨澄甫、孙禄堂、李景林、刘百川、杜心武等等先生在当时都是达到上乘武术水平了。至于杨澄甫先生如何患病而死具体情况现在不可能有确凿证据来反映了,但这与学习太极拳、尊重杨澄甫先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名人资料?

(不知道你要几个,暂时先给你一个吧)

钱学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届中国科协主席,第6至8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该院院长。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巫家拳的项目名人

颜子俊

颜子俊(1917年—1992年)湖南湘潭人氏,师从冯少林(少林八) 戴云章(戴七牛),并得师兄陈洋生(陈毛三)指点,习巫家拳三叉六肘,为巫家拳第五代著名传人。其传徒甚众,影响较广,为湘潭巫家三叉六肘几大名系之一。

谭光南

(1965.6——)湖南湘潭市人 10岁拜师学武, 颜子俊老师关门弟子 ,巫家拳第六代传人,现任湖南省巫家拳传媒董事,湘潭市巫家拳协会主席,湘潭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精通巫家拳各种拳种, 擅长自由搏击,摔跤,擒拿格斗 80年代代表湘潭市武术协会取得湖南省自由搏击冠军,2014年编辑了湖南巫家拳少年教材。为巫家拳继承发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龙加根(1993.2——)湖南湘潭人氏 9岁拜师学武,勤学苦练,获得师傅真传,并走访全国各门各派获得众多名师指点,巫家拳第七代著名传人,杨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中国传统武术优秀传承人,中华武林百杰,湘潭县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湘潭市巫家拳协会副秘书长,擅长太极推手,巫家散手,2015年第五届年北京国际武术大赛,传统杨氏太极拳第三名。2015年第四届湖北省武当国际大赛,杨氏太极拳冠军,巫家拳获得传统拳冠军,70KG活步推手亚军,定步推手75KG以下总冠军,王中王比赛第四名,《巫家拳》论文荣获武当杂志论文一等奖。2015年第三届湖南省武术大赛75KG推手冠军。2016年第十四届香港“传承杯”国际武术节,传统杨氏太极拳冠军,巫家拳获得传统南拳冠军。

戴建国(1957.8——

)长沙市人。八岁拜师学武。先后师从黄忠义、黄福强、戴遐龄、易建、佘树林、彭孟奇等名师学武。南拳北腿常练不懈,刀枪剑棍多有涉猎。曾多次在市级比赛中名列前茅。八十年代曾代表市二轻局参加市武术运动会,分别以巫家拳系的《掐吊六肘》、《七步连针棍》在南拳和棍术中双双获得第二名。

在2007年举办的中国·株洲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表演的巫家拳曾获得传统拳术比赛一等奖。2008年参加香港“迎奥运杯”第六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戴建国先生表演的巫家拳,获得武术套路大奖赛“拳术比赛男子组”第二名(银牌)。 马道人的著名弟子黄忠义,20世纪30年代湖南武术名人,颇得巫家奥秘,功底深厚,十九岁在长沙打擂,荣获第三名。后去南京国术馆深造,在南京擂台比武,又获名次。解放初期,曾任湖南省体委武术教练,后因故离职,晚年生活较为困难,于一九八零年在长沙郊区病故。黄忠义老师为“巫家”第五代门人。他的师兄弟还健在的有湘潭张冬生、株洲黄福祥等。

黄忠义老师不但精于“巫家”拳术,而且擅长各种器械,对“虎头双钩”、“双刀”、“大刀”也颇有研究,尤其对“巫家”散打更具专长,打擂比武,往往以此获胜。他还融合“巫家”五路拳术精华,创编了一套著名的“阴阳出进手”,又称“连环扣手”,套路动作精湛,实战性强,具有“巫家”独特风格。这套拳术在历次省、市武术表演赛中荣获优秀奖,深受群众欢迎。黄忠义为“巫家”拳术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黄忠义老师收徒甚众,长沙名手很多出自他的名下,但却很少有人从一而终,因此得“巫家”真传的人,也就寥寥无几了。现在长沙较有名声的有李德胜、金铭鑫(他两人都是市武协委员),以及章国辉、孔瓞生(他两人几次在武术赛中表演“巫家”拳术荣获名次),他们都是巫家第六代门人。

公平镇的历史人物

钟敬文

钟敬文原名钟潭宗,1903年生于公平。早年就读于陆安师范,1934年至193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学习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香港达德学院等处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当代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奠基人,是“五四”以来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刘亚梅

刘亚梅,又名刘远拔(1861年一1936年),广东著名拳师,南拳三大名师之一。出生于本镇杂货街一贫困农户。以木匠、脚夫、种地、教拳、卖药为生,以“不可误人,不可骗人”为宗旨,武德、药德备受推崇,蜚声海内外。

衡水南拳名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衡水南拳名师名单、衡水南拳名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