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调研卷(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高二上学期语文调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的同学们,语文的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基础(22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偌大(ruò) 稽(qǐ)首 扎(zā)辫子 令人咋舌(zé)

B.噱(xué)头 剽(piáo)窃 脊(jǐ)椎骨 钻木取火(zuàn)

C.牵累(li) 脖颈(gěng) 蒙(méng)蒙亮 靡靡之音(mí)

D.款识 (shí) 蹿红(cuān) 潜(qián)台词 流水淙淙(có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砧 扭扣 舶来品 休憩 酾酒临江

B. 蓝图 决裂 节骨眼 精络 脸色腊黄

C.滥觞 磋商 口头禅 宽宥 龇牙咧嘴

D.蛰居 劝诫 急时雨 熏陶 乌烟瘴气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整个时代呈现出 的气象。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 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 。

A.融汇 朝气蓬勃 对于 情景 B.融合 朝气蓬勃 对于 图景

C.融汇 蓬勃向上 关于 情景 D.融合 蓬勃向上 关于 图景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每到假期前,网上就掀起关于“挪假”“拼假”的讨论热潮。这一现象显示,人们不仅希望休假,还希望假期安排得更合理更充裕。这不是挑剔,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B.“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河南一女教师的10字辞职信一夜之间红遍网络。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她放弃安稳的工作,选择未知的人生的?大家众说纷纭。

C.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白活了一场。

D.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共赢、合作的时代潮流。

5. 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吴青峰《小情歌》)

B. “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高晓松《模范情书》)

C. “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卢庚戌《风花树》)

D.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宋冬野《董小姐》)

6.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7.下列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 B.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作:生长

C.晋侯饮赵盾酒 饮:喝酒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不远千里而来 D.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我之谓也 B. 之二虫又何知

C. 竖子不足与谋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安东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对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所谓“圣洁”,就是把自身修养用于每一个人

B.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C. 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D. 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哪怕卑贱的工作

1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C.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二、课外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①雉而复释之。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己》)

【注解】①(yǎn):通“掩”,覆而取之,罩住。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当,与不知同 当:适合

B.子列子常射中矣 中:靶心

C.齐攻鲁,求岑鼎 求:寻求

D.恶其三人而杀之矣 恶:诽谤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出于山而走于海 宣子田于首山

B.退而习之三年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C. 因国人之欲逐豫 因之以饥馑

D.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4.下列都能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① 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

②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③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 ④贤固若是其苦邪

⑤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⑥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名士、达师超过普通人,是因为他们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像水的发源、流向,庄稼生长、收藏这样的事,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B.鲁君向柳下季求助,柳下季告诉鲁君,如果救助了鲁国,他自己的国家就会受到齐国攻击,所以自己很难办到,于是鲁君就把真的岑鼎送去了齐国。

C.越王授受到自己儿子攻击后,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弟弟豫的意见把四个儿子都杀掉,从而避开危难,实际上是他并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D.本文举例丰富,运用巧妙,有简例和详例,有正例和反例,并将例子与议论结合,阐明了“知故”“审己”的核心思想。

第Ⅱ卷(70分)

   三、(21分)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2分)

译文:

(2)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2分)

译文:

(3)贤固若是其苦邪。 (2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7分)

渔家傲 东昌道中 【清】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撩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1)上阕首句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3分)

答:

(2)赏析最后一句 (2分)

答:

(3)“午睡觉来愁似织”一句虚实结合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B.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2)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_________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6)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7)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声声慢》)

(8)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7分)。

遇见树 苏沧桑

盛夏7点钟的阳光照在雕花旧木床上,照见尘埃在光线里浮沉,水母般忽明忽暗,也照见一个女婴的落生。如同一粒种子,被飞鸟衔来,又随意丢弃。我落生在一个叫楚门的江南小镇,在阳光、灰尘与血水奶水混合的气息里,发芽。

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 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我看到过树,也如同,我一定看到过祖先们,虽然我的记忆里并没有他们。祖先,就是墙上黑白照片里英俊的外太公和墙下佛龛前日夜诵经的外太婆,简单而神秘的构成。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起源于祖先们的爱恨情仇,而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就像一棵树,它一定是有来历的,但它并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

其实,我想说的是,那时,树还是树,我还是我,同为平凡的生命体,离祖先一步之遥,离大地一步之遥。

然后,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白长了。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还比如一棵棕榈树,它长在那儿,和没有长在那儿,有什么区别呢?还有,学校里有两棵枇杷树,会结可以吃的枇杷,可是,更多的时候,它身上爬满了棕色的毛毛虫,让人毛骨悚然。我想,身上每天被毛毛虫爬着,活着有什么意思?还有一棵老桂花树,我跟母亲说,那棵桂花树闻着很臭。母亲说,怎么会臭的呢?你的鼻子有问题吧?其实是太香了。我又想,它那么香,却被冤枉成臭的,那它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小镇边的山上,也有很多树。但是,它们长在那儿干什么呢?又不会吃东西,也不会玩,更不会说好听的话,大多也不会结好吃的果子。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一棵草,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

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真的是一棵树,而不是花草。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曾经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

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

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

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

19.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如同一粒种子,被飞鸟衔来,又随意丢弃” (2分)

答:

(2)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2分 )

答:

20.在我的生活中都遇见了哪些树?这些树给我什么样的感悟?(3分)

答:

21.赏析画线的句子: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5分)

答:

22.请概括本文的主旨。结尾对展现这一主旨有什么作用?(5分)

答:

   五、语言运用(2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副简短的对联,概述古人春游的情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24.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一个人玩魔方,世界纪录是7秒左右。假如6个人玩一个魔方,每个人负责转好一面,就有可能出现各自为政,转好一面,乱了五面的情况。

材料二: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主席在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1. A.B.钻木取火(zuān) C 蒙蒙亮mēng靡靡之音(mǐ)D款识 (zhì)

2. C( A纽扣 B经络 蜡黄 D及时雨)

3. D(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蓬勃向上:繁荣旺盛;朝气蓬勃:多形容人;关于:突出相关性;对于:强调针对性。图景:描述或想象中的景物;情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

4.A.( B.重复赘余,去掉“大家”。 C.项,否定失当,改正: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D语序不对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

5.D 比喻,其他为比拟

6.A7.C.给……喝酒8。C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

9.C 省略 其他宾语前置

10、 A.

11、 B(A“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C“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它吞噬……大地!”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12.C 索求 ,索要

13.D 以:因为14.A.15.B

16(1)圣人不去考察存亡或贤明不肖这些结果本身,关键在于考察造成它们这样的原因

(2)如果柳下季认为这是岑鼎,那么我才愿意接受它

(3)君主贤明原来要受到这样的苦啊!

17.(1)远近结合(1分);近处,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山顶正积着一层如棉絮般的白色晴云(1分);借秋雨后的凄清,流露的是凄苦之情(1分)。

(2)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每点1分)

(3)D用典

18.(1)多于在庾之粟粒 2.鹿门月照开烟树 3.老鱼跳波瘦蛟舞 4。熊咆龙吟殷岩泉

5.天涯霜雪霁寒宵 6.吞声踯躅不敢言 7.东篱把酒黄昏后 8。玉簪螺髻

19. (1)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为江南婴儿的我出生的自然、随意。

(2) “应该”指我顺应世俗的眼光追求了几十年,“人生的某种高度”是说“我”终于拥有了符合世俗眼光的职位和地位。

20 ①遇见棕榈树,我明白应坚持本心,拥有纯真的生命状态。(1分)

②遇见桂花树,我明白应该长大,去追求人生的高度。(1分)

③遇见幸福树,我明白应该回归自然,向往自由。(1分)

21,以 拟声词写出了树叶对风的呼应,表明了我和树叶相依为命的精神联系;(1分)②以声衬静,写出了环境的安宁静谧;(2分)③以夸张手法,写出我和树自成世界,与外界相距遥远。(2分)

22.文章通过写我与树相遇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我对自然、原始、纯真生命状态的赞美和向往之情。(2分)

结尾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风对树与人的真假的质疑思考,表明作者对生命状态的思考,揭示中心,引导读者对真实的生命状态的认识。(3分)

23. 下联:戏水沐风咏歌回。

[img]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期末考试是高二学生最重要的考试,要想提高语文学科的期末学习成绩,平时要多做一些语文期末试题的练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 高二语文 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声誉雀起 黯然失色 薄饼/浅薄 典籍/枕藉

B.幅员广阔 五彩斑斓 剥落/剥削 朔风/夙愿

C.星辰变色 别出心裁 伺机/伺候 胚胎/毛坯

D.殒身不恤 哀声叹气 模仿/模样 渣滓/桑梓

2.在下列 句子 的空缺处依次填入 成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 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 _____ 、缠绵悱恻的唱腔。

⑵ 如今的书坛画坛 _____ ,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⑶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 _____ 。

A.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 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 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鱼龙混杂 无能为力

D.不温不火 鱼目混珠 爱莫能助

3.下面对有关作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亭送别》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就课文来看,每一段唱词都有相应曲牌,而一折戏中的若干曲牌又属同一宫调。

B.《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朱丽叶说“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两句话表现出爱情的力量能够战胜家族的世仇。

C.《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与众名士在兰亭举行修褉诗会后为诗集作的序。 文章 情感由悲而乐,表达了生命苦短、悲欣无常的感慨。

D.《寒风吹彻》借助十四岁的我、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姑妈、母亲四个人的经历,表现了一种生命的真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4.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以“白云”喻游子,后句则交代游子浮舟漂泊的孤愁。

B. 杨炯《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以雪暗风多写环境恶劣,以鼓声写战斗激烈。视听结合,景中传情。

C. 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巧妙用典,借陈王曹植醉酒狂欢抒发自己人生得意的快乐。

D.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既实写夏天暴雨,又暗含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5.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表述《飞鸟集》中相关诗句的含意。(4分)

(1)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

(2)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司马温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葬今陕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曾祖讳政,以五代衰乱不仕。祖讳炫,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终于耀州富平县令。考讳池,宝元、庆历间名臣,终于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公始进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宰相韩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计。

事英宗皇帝,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论陕西刺义勇为民患;及内侍任守忠奸蠹,乞斩以谢天下,守忠竟以谴死。

事神宗皇帝,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及王安石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争之。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帝以公为枢密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遂以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退居于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公为门下侍郎,迁正议大夫,遂拜左仆射。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余人。旋罢保甲、保马、市易及诸道新行盐铁茶法,最后遂罢助役、青苗。

而公卧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薨于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上亦感涕不已。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谥曰文正。官其亲属十人。公娶张氏,礼部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温国夫人。以元佑三年正月辛酉,葬于陕之夏县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轼。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6.请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①子孙因家焉 家: _____ ②遂拜左仆射 拜: _____

③分别邪正 分别: _____ ④上亦感涕不已 涕: _____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已而果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守忠竟以谴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后必为边患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退居于洛十有五年 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祖先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祖上历代为官,父亲司马池是宝元、庆历间名臣,曾经做过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B.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侍奉过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位皇帝。他为政敢于进谏,坚持自己的主张,大力打击任守忠等奸恶之人。

C.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遭外放,并曾经退居洛阳十五年。在被太皇太后起用后,迅速废除了许多新法政策。

D.司马光逝世后,朝廷给予他高规格的丧仪,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并让苏轼撰写碑文。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3分)

(2)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 酌① 李白

春草如有意,罗②生玉堂阴。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晚年。②罗:藤萝。

(1)“独酌劝孤影”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加以说明。(2分)

(2)“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试简要分析(4分)

(3)从全诗看,李白的“愁”有哪些?(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曰: _____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_____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_____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战士军前半死生, _____ 。(高适《燕歌行》)

(7)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8) _____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五月菖蒲

①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②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 端午节 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来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 神话 故事 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③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 传说 ,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来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④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来的越来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⑤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来,放置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⑥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来。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来。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⑦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像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来,飘过来。

12. 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3. 简要概括③~⑤段中菖蒲的特点。(4分)

14. 文章第③段穿插了有关菖蒲的传说,有何作用?(6分)

15.本文除了抒发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还暗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试联系全文加以探究。(5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两个五四在今天 张鸣

一晃,五四运动过去95年了。五四运动过去不久,学界就有两个五四的说法。的确,在我看来,五四运动,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发端于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的五四新 文化 运动,一个是以1919年5月4日反日游行为标志的五四_运动。两个五四,其实是两回事,但现在人们习惯混着说。

新文化运动,在当下被骂得很惨。由于提倡儒学成了潮流,海内外的儒家信徒或者号称信徒的人合流,玩命攻击新文化运动,甚嚣尘上。在他们看来,当今传统的沦丧,儒学的毁弃,人们道德的混乱,新文化运动要负主要责任。

其实,在我看来,新文化运动固然有毛病,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没有这样一场批判传统、输入学理的文化运动,后来民国的文化建设,无从谈起。民国文化和 教育 的盛世,恰是在五四之后才出现的。

至于五四_运动,我的评价很低。这场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的国内反弹。反弹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没有理性。一战结束,中国变成了战胜国,人们对此期待过甚,可是当时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期待以战胜国的身份来彻底改变中国的地位,根本就不现实。

开价过高的外交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此时却绝非中国最危险的时刻,相比过去,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是提高了一点。学生将外交失败视为内奸作祟的结果,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可一直被视为卖国贼的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根本就没有所谓卖国的证据。学生也根本就没想找证据,先烧曹的家,打了人再说。

此后,运动进入了一个持续的抵制日货的时期,满大街查抄日货,凡是买卖日货者,都会遭致惩罚,卖者尤惨,每每被抄家,捆打,戴高帽子游街。北洋政府,其实没有限制学生游行,抓的人,都是抄查日货打人的。即使这样,警察对这些学生,也相当的客气。这样一场大规模借爱国的道德名义,侵犯私有财产,侵犯人权的运动,没法让人有好感。

两个五四,在今天都没有死。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文化讨论,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当年的论争,今天还在继续。而与此同时,五四_运动的模式,一次次地被复制,直到去年的“九一五”反日游行中,有些人依旧是抵制日货,抓内奸,把所有买卖和使用日货的人,都视为汉奸。

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输入学理、改造文化的实践刚刚开了头,就被一场挟带道德高调的_运动打断,扎实的文化改造和建设,至少部分地被浮躁的群众政治取代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今天,人们仍在经济上跟西方世界接轨的同时,努力摈弃西方价值。借提倡传统的名义,行精神排外之实。反过来,对五四_运动中非理性的高调的道德呼吁,却加以充分肯定。以致在一个特别需要法治、需要人们学会按规矩行事的市场化变革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出现非理性排外事件。

后一个五四的幽灵,还在徘徊。前一个五四的精神,则被抑制。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014年5月3日

16.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作者为什么对五四_运动评价很低?(6分)

18.作者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6分)

七、 作文 (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虚荣:表面上的光彩。 ——《现代汉语词典》

虚荣会开花,但不会结果。 ——佚名

女人爱锦衣华服,男人爱名利地位。确实,这是一种虚荣。可为此,人拥有了上进的动力。 ——作家苏岑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议论文 。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1.C(A.声誉鹊起,báo/bó,jí/jiè.B.bō,shuò/sù.C.sì/cì,pēi/pī.D.唉声叹气,mó/mú,zǐ)

2.C(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达不到。无能为力,力量够不上。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件或解决某个问题。)

3.C (文章情感由悲而乐。)

4.C (抒发人生失意的痛苦。)

5.(1)自以为慈善的行为实际是对他人的伤害。或:名为慈善,实为害人。(2)爱更利于物的发展。或:鼓励(表扬)更容易让人进步。

6.①安家;②授予官职;③区分辨别;④流泪。

7.B.(B.介词,因为。A.代词,这样/ 助词,……的样子。C.动词,成为/介词,对。D.介词,到、在/介词,对。)

8.A (“祖上历代为官”错,司马光的曾祖父“以五代衰乱不仕”)

9.(1)当时不依附王安石,说新法不当的士大夫们,都倚仗司马光把他作为重要依靠。(定语后置、“倚公为重”、句子通顺各1分)

(2)太皇太后和皇帝都亲临司马光的丧礼,为他哭泣,十分哀痛,停止了上朝。(“临其丧”、为动用法、“辍”各1分)

(3)如今少卿竟然(却)用推贤进士的道理来教导我(译为“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贤进士”亦可),恐怕与我的个人意愿相违背吧!(“乃”、“无乃……乎”、“剌谬”各1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公名光,字君实,他的祖先是河内人,晋代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代,司马孚的孙子征东大将军司马阳当初安葬在现在陕州夏县的涑水乡,子孙们就安家在那里。司马光的曾祖父名政,因为五代时期社会混乱而没有做官。祖父名炫,考取了进士,被任用为秘书省校书郎,最后官至耀州富平县令。父亲名池,是宝元、庆历年间的名臣,最终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侍制。

司马光开始时考中进士甲科,侍奉仁宗皇帝,官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最初提出对国家大事的建议,请求立长房长子为继任者,来使国家安定。宰相韩琦等人根据他的意见,最终定下了这件大事。

司马光侍奉英宗皇帝,做了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议论到陕西时指责 “义勇”成为老百姓的祸患;后来内侍任守忠作奸为害,司马光恳求朝廷杀了他来向天下人谢罪,任守忠最终因为(司马光的恳求)被贬而死。

司马光侍奉神宗皇帝,做了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想要率领横山的部众投降,司马光极力强调不能接纳嵬名山,如果接纳了将来一定成为边境的祸患,后来果然这样。等到王安石做了宰相,王安石开始推行青苗法、助役法、农田水利法等等,称它们叫新法。司马光第一个指出新法的危害,用身家性命来争论。当时不依附王安石,说新法不当的士大夫们,都倚仗司马光把他作为重要依靠。皇帝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因为自己言论没有被采纳,不接受任命。皇帝就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外放掌管永兴军,他就以留司御史台和提举崇福宫的身份,退出政坛居住在洛阳十五年。等到现在的皇帝(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用司马光做门下侍郎,又升任正议大夫,最终授予左仆射的职务。司马光首先请求皇帝重新下诏书来打开言路,区分辨别奸邪和正直的官吏,提拔、斥退十几个比较突出的人。很快取消了保甲法、保马法、市易法以及诸道新行的盐铁茶法,最后废除了助役法、青苗法。

不久司马光生病卧床,在元祐元年九月丙辰日,在职位上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听说了他去世的消息后十分哀痛,皇上也感伤流泪不止。太皇太后和皇帝都亲临司马光的丧礼,为他哭泣,十分哀痛,停止了上朝。(朝廷)追赠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赠予他一品礼服(入殓),谥号为“文正”。让他的十个亲属做官。司马光娶了张氏,她是礼部尚书张存的女儿,封为清河郡君,她在司马光之前去世,(朝廷)追封她为温国夫人。在元祐三年正月辛酉日,司马光被安葬在陕州夏县涑水南面的晁村。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碑名是“忠清粹德之碑”,并让我撰写碑文。

10.(1)用了拟人手法(1分),李白将自己的影子当成人,劝影子喝酒(1分)。

(2)这两句描写了李白月下花间石上弹琴的情景(2分)。花丛中,李白坐在石上,膝上横放着一架琴,他在月光中双手舞动,纵情地弹琴(2分)。

(3)①年华老去;②壮志难酬;③孤独寂寞。(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11.(1)至人无己 (2)通古今之变 (3)门衰祚薄 (4)齐彭殇为妄作 (5)竹喧归浣女 (6)美人帐下犹歌舞 (7)淡烟暮霭相遮蔽 (8)星垂平野阔

1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无情感的菖蒲写得很有情味(1分);②借助想像(1分),描绘出菖蒲生长于水中的美丽画面,呈现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1分)。

13.①形状像剑,青翠有清香(外在特点)②性情纯朴(内在气质)③水生且群居(生长状况)④可用以辟邪(神奇功用)。(每点1分)

14.①借传说写菖蒲能除魔斩妖并带给人好运,给菖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写出了菖蒲的纯朴性情和作者对菖蒲情有独钟的原因。(每点2分)

15.①对故乡习俗和童年生活的怀念;②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牵挂;③对故乡美好人情(亲情、邻里情)的赞美;④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

16.首先提出两个五四的概念(2分),然后分别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_运动作出分析评价(2分),最后讨论两个五四对当今的深远影响(2分)。

17.①作者认为五四 运动的起因是非理性的:诉求过甚,不现实(2分);②在五四_运动中的很多行为也是非理性的:对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攻击无证据(2分);借爱国之名,侵犯人权和私有财产(2分)。

18.(1)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输入学理,促进了民国文化和教育的盛世的出现;

(2)当今一些人错误地将传统沦丧、儒学毁弃和道德混乱归咎于新文化运动;

(3)当今有些人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借提倡传统之名行精神排外之实。

19.评分参考等级

63-70 有深度,有辩证思考。 语言要有论证性。 结构严整。

56-62 材料要与观点一致,分析议论有一定的说服力。 语句通顺,偶有病句,明显病句不超过2个。 结构完整。

49-55 中心比较明确,有一定的分析。 能把道理讲清。病句不超过5个。 结构比较完整。

42-48 能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但缺乏应有的分析。 语言拉杂,不连贯,病句较多。 结构前后缺少照应。

28-41 材料与中心论点有关联,不能围绕中心作议论。 文体不明显,语句不连贯,病句较多。 结构不完整

27以下 文不对题。 文体不明显,语句不通。 结构不完整。

注意:①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②每少50字扣1分; ③不足300字,不得超过28分; ④默写 优秀作文 ,不得超过20分; ⑤抄写试卷的阅读材料,不得超过10分。

猜你喜欢:

1. 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2.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4. 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5.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期末学情调研卷诚然,一个人伟大不伟大

遇到不会的题就上网找答案照抄,根本不想动脑筋,会让学生养成

不思考的习惯,改正吧,多思考 做题不怕做错,就怕不思考

考试作文的最低要求是文顺和切题,达到了这两个要求,基本分数就可以拿到;

高二上学期寒假语文的试题

高二上学期寒假语文的试题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牛 虻 (mng) 氓 (mng ) 魍 魉(wǎng) 欺 罔 (wǎng)

b.草 菅 人命(jiān) 绾 结(wǎn) 猪 倌 (guān) 管 理(guǎn)

c. 枢 纽(shū) 抠 门(kōu) 沤 肥(u) 伛 偻(gōu)

d. 慑 服(sh) 蹑手 蹑 脚(ni) 镊 子(ni) 嗫 嚅(n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蹭 蹬 瞪 眼 澄 沙 凳 子

b. 淬 火 士 卒 仓 猝 憔 悴

c. 竿 子 旗 杆 干 支 宵衣 旰 食

d.翁 媪 日 晕 氤 氲 面有 愠 色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点 缀 辍 学 啜 泣 掇 拾

b. 绷 脸 蹦 跳 崩 溃 绷 带

c. 作 坊 油 炸 柞 蚕 昨 天

d. 蹉 跎 磋 商 嗟 叹 参 差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a. 漱 口(sh) 色厉内 荏 (rěn) 浣 纱(hun) 否 极泰来(pǐ)

b. 孵 化(fū) 哨 卡 (kǎ) 杉 篙(shā) 龋 齿(yǔ)

c.平 仄 (z) 铺 板(p) 鱼 腩 部队(nǎn) 虎踞龙 蟠 (pn)

d.压 轴 戏(zhu) 囹 圄 (yǔ) 垄 沟(lǒng) 涎 皮赖脸(xin)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粗 糙 (cāo) 卓 越(zhu) 肖 像(xio) 侮 辱(wǔ)

b.不 妨 (fāng) 街 坊 (fāng) 脂 肪 (fng) 妨 碍(fǎng)

c. 载 体(zǎi) 载 重(zi) 角 逐(ju) 角 力(jiǎo)

d. 哈 达(hǎ) 哈 哈镜(hā) 混 乱(hn) 混 水摸鱼(hn)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数 落(shǔ) 数 伏(shǔ) 数 见不鲜(shu) 数 说(shǔ)

b. 熨 斗(yn) 熨 贴(y) 尉 迟(姓氏)(y) 太 尉 (wi)

c.一 打 (d) 苏 打 (d) 一 沓 针(d) 拖 沓 (t)

d.颜 色 (s) 掉 色 (s) 应 届(yīng) 应 允(yīng)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但末端处理 只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以便排放。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末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必须改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是在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概括地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在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中生产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引入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在我国推广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不少工厂企业至今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工艺设备,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资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使生产成本增高,造成环境污染。发展清洁生产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以改变单纯从生产的终端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资源运用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租金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企业进步生产。建立相应的资源运用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促进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的合格评定与市场驱动机制,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 。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并为此制定了要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表明了我国政府实行清洁生产的决心。

(节选自《新华文摘》)

7.下列对第一段中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末端处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所以人们认识到有必要推行清洁生产。

B.清洁生产解决了末端处理存在的许多问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便应运而生。

C.深绿色技术,只是注重生产结果污染的控制,而没有注重生产过程的污染,所以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

D.因为末端处理虽然能改变环境污染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但需要不断增加投入,耗费太大。

8.下列对清洁生产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清洁生产即浅绿色技术,它是不同于深绿色技术的一种生产技术。

B.清洁生产是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 来减少污染的生产。

C.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

D.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就是清洁生产。

9.对原文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我国发展清洁生产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生产和培训,更新传统观念。

B.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相当于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和状态。

C.我国清洁生产落后的原因,是许多工厂企业至今仍用国外的二流落后设备。

D.提高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关键,是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浅绿色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

B.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成功发明了许多技术,说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基础。

C.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将既发展深绿色技术,又推广浅绿色技术。

D.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推广程度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 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 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 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次迁为中郎将 (依次)B.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通嘱)

C.常让他将 (责备)D.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 (辅佐)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绾称病不行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

文帝且崩时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C.

上赐之剑

执其手而与之谋D.

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13.下列四句中句式和所给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安在其不辱也。

C.绾长者,善遇之。

D.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 )

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有功,常让他将

③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2分)

译文:

(2)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2分)

译文:

(3)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2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 落雨中愁。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二句中的敌字与对字相比较,表达效果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6分)

(1)愿陛下衿愍愚诚, ,庶刘侥幸, 。臣生当陨首, 。 ,谨拜表以闻。

(2) , ;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 。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淡之美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一位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

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③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④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

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 ,淡的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⑥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这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⑦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

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⑧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 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⑨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⑩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做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11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12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18.文章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⑤段中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何理解第⑨段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读全文,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淡美?你如何看待作者的淡之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六、(12分)

22.将下面四个句子改写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单句。(4分)

①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理论之一。

②它鲜明地体现了佛教的人文精神。

③也是构成佛教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形态。

④佛教的慈悲理念是奠立在佛教世界观缘起论的哲学基础上的。

慈悲 。

23.仿照下面文字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字数相同)(4分)

小 溪

从不高声喧哗显示自己

只默默地在崇山峻岭中

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4.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句子,要求句子表达合理、简明。(4分)

某中学学生会向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你对哪些阅感兴趣?调查结果如下:

内 容认同率

武狭言情35.1%

娱乐休闲32.5%

文学历史15.0%

时事政治17.4%

(注)每一类内容的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1)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请概括说明): 。

(2)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 。这种状况是否需要改变?请陈述理由 。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象天上的西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 容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

高二上学期寒假语文试题答案

3、 解析: A项,缀应读zhu,辍、啜应读chu,掇应读duōB项,绷脸的绷应读běng,蹦应读bng,崩、绷应读bēngC依次为:zuō、zh 、zu、zu D项,磋、磋应读cuō,嗟应读jiē,差应读cī。 答案: C;

4、 解析: B项,卡应读qiǎ龋应读qǔ。答案: B;

5、 解析: B项,妨应读fng,坊应读fang,妨应读fngC项,载应读zi,角力应读juD项,混水摸鱼的混同浑读hn。答案: A

6、 解析 : D项,掉色应读shǎi。答案: D;

二、7 D(根据这句话的语境来看,ABC三项都是有依据的,D项属于主观推断,原文并无此信息。) 8 D(第一段明确指出清洁生产其基本内涵。A项是对两个名词的解说;B项说明了本质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 生产;C项概括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D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文中说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治理三废不等同清洁生产) 9 A(原文第二段有发展发展 清洁生产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所以A项正确;其余选项的错误也很明显,主要是信息错位,张冠李戴。) 10A(本项推断应该是本语段材料的中心所在,其他各项的推断无因果或必然关系)

三、11、C 12、D 13、D 14、A

四、15.

(1)剑,人往往拿来送人或交易他物,难道惟独你保存至今吗?

(2)皇上派人去取那六把剑,剑都还装在剑鞘之中,不曾佩带过。

(3)这以后卫绾去世,他的儿子卫信继承了侯爵,因犯下酬金(不足)的罪失去了侯位。

16.(1)这首诗诗人滞留异地,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该诗第一句借盼家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直抒思乡思亲之情,后三句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空床惨对寒秋,青苔红树在雨中月下凄惨相对而愁,写诗人羁旅生活的寂寥凄冷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

(2)敌字更好。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凄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除了此意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那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

17.(1 听臣微志 保卒余年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

(3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18、①衬托、比较 ② 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

19、画出来的是定形的,除了眼前的具象外,很难引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没有画出来的却能包含多种可能,给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能烘托出更优美的意境。这是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明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的。

20、表明了作者要追求一种对名和利、得和失、成和败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21、作者围绕观点(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自己的看法)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喜欢浓烈、艳丽、张扬的美也可。

我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上学期寒假语文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卷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试活动,尤其是大规模、普及化和历时长久的选拔性教育考试,也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以选拔行政官员为目标,以教育考试为手段,与文化整合密切相关。在科举制下,读书人要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是由科举选士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从地位、影响来看,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抡才大典”,在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赫,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其发挥文化整合功能的动力来源。科举考试成为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正途,受到统治者和广大士人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科举考试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就科举制自身特点而言,它具有文化整合的内在机制。作为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举与察举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读书人可“怀牒自进”,自行应举,不需地方官府荐举。除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之外,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由于科举考试将自由报考、公平竞争与弘扬儒学文化、推广学校教育联为一体,使得参与这项考试的阶层越广泛、考生越多,就越有利于教育机会的下移和社会文化的整合。受科举考试影响,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儒学文化逐渐普及到民众阶层。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易于推广并长期延续,从而有效发挥了文化整合的功能。与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注重后天学习的作用,更具有客观性和平等特征。在追求考试公平的过程中,自宋代开始,科举考试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适应特定时期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人才培育和选拔的需要,隋唐以来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兴办官学,开科取士。与设立官学、私学及吸收汉族封建文化相呼应,科举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 下列关于科举考试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封建统治阶层。

B.科举考试自宋代开始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

C. 科举考试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性别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

D. 科举考试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下列不能作为科举制具有文化整合功能论据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

B. 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C.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

D.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要想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进而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B. 科举制自身的特点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C. 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这样的选拔方式大大优于察举制,因此察举制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D. 在科举制度下,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⑴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⑵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 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4.下列四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其亟有所更 亟:立刻

B.俄改同知枢密院 俄:不久

C.钦宗诣金帅营 诣:到……下令

D.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明年:第二年

5.下列对文中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m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B.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C.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D.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7.把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小题5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认真阅读这首诗,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的(5分)

9.请从诗意和情感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小题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理发匠

黄荣才

①理发匠是个哑巴。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②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净,竹椅也擦了几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巾、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招呼。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前继续动手。

③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香皂,用手擦起泡,捂在脸上,热热的,舒服,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服劲过了,才慢慢擦,逐渐用力,把胡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了。哑巴的手轻轻拉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上,刷刷地把胡子齐根刮掉,脸稍微有点麻酥酥,很舒服。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④理完发,给钱的时候,你给一块哑巴也收,给两块哑巴也收,但不超过三块。有谁想多给点,哑巴脸涨得红红的,咿咿呀呀比划,坚决不收。有人丢给他就走,哑巴却急急地追上去。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也有人理完发,比划着说手头紧,先记着。哑巴点了点头,有谁难为情地多说两句,哑巴就笑眯眯地把你推出门,比划着该干活去了。到了年底,你随便给哑巴带米或者菜,柴火也行,这账就销了。哑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理完发,有人朝他竖着大拇指夸他,他会咿咿呀呀地也朝夸他的人竖起大拇指。

⑤哑巴老了,到哑巴这儿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哑巴理发的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个桶圈或者平头。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老年人,照顾哑巴的生意,后来连老年人也基本不来了。有时候一个月理不了三个头,最后只剩下老张头还找哑巴理发。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门前。等不到人,哑巴的神情很落寞,见到人也不咿咿呀呀地打招呼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动也不动,雕塑一般。等到天黑,哑巴再一一把工具收起来。村里把哑巴列为五保户,享受低保,村干部告诉哑巴,“政府把你养起来了,穿衣吃饭有政府供着,不会让你冻着饿了。”哑巴点了点头。

⑥哑巴还是天天准备好开水,摆好理发的各种工具,就等老张头来理发。尽管老张头一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不过就是老张头刚理完发的第二天,哑巴也是郑重其事地做好准备,好像随时有人来理发一样。老张头一到,哑巴从理发到刮胡子、掏耳朵,严肃认真,要摆弄上近两个小时。老张头不催不急,老人反正有时间,让哑巴尽兴摆弄。完了,掏出三块钱给哑巴,朝他竖起大拇指。哑巴咿咿呀呀,也朝老张头竖大拇指。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⑦老张头死了,村里人说哑巴这回该收摊了,最后一个理发的人都没了。“反正他不用愁吃不用愁穿。再说年纪也大了。”村里人觉得哑巴没头发可理也没什么。不过,忙完老张头的丧事后,有村人发觉好几天没看到哑巴了,就去看了看。哑巴已经死了,哑巴把自己的头发理了,然后用刮胡子刀切开手腕的动脉,自杀死了,所有的理发工具摆得整整齐齐。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围绕哑巴理发匠的理发生涯,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干净利落,手法简练。

B.第四段中“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既侧面表现了哑巴的执拗,也包含了对哑巴的感谢和赞美。

C.尽管哑巴理发匠手艺精湛、服务周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

D.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情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人物,使人物显得生动丰满。

E.这篇小说,叙述张弛有度,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特征鲜明的哑巴理发匠的形象。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6分)

①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②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3)请简要概括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4)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不好?为什么?请陈述理由。(8分)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14.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4分)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和部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同时公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答:

1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起初听说陆谦到了沧州,怒从心来,买了把解腕尖刀,一街里去寻,可是“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请对这一“慢”字的精妙之处作点评。要求准确,简明,生动。50字以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4分,只填序号)。

①阳光因树枝而显得晶莹

②高高矮矮的枝条,纷纷向阳光伸出眷恋的手臂

③树枝因阳光而显得玲珑

④绿树和阳光,天地造化的神秘达到和谐

⑤阳光,一览无余地披在绿树的身上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鲁先圣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无论人世间还是大自然中的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弄清楚的,弄清楚了,一切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可爱的东西也变得狰狞可恶。……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几百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人生宝典,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秘密,就是要求自己不要总想着弄清一切。”

对此,你怎么想?怎么看?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依据你对上面的文字的理解和认识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成都市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的选择题答案。

[成都市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数学选择题答案CBADA CDB理B文DA 理D文C理A文B

关于高二上学期语文调研卷和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