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卷i文综四(2021模拟调研卷四文综)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调研卷i文综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模拟调研卷四文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镇江市职业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高 一 语 文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下列每小题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漫溯(sù)      夔州(kuí)      作坊(zuò)      冷炙(jiù)

  B.拗开(ǎo)      辗转(zhǎn)    麝牛(shè)      巷道(hàng)

  C.休憩(qì)      媲美(pì)      炽热(chì)      草莽(mǎng)

  D.孱头(càn)    枕藉(jiè)      百舸(gě)        踌躇(chú)

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商人可以拿着它走遍天涯,到任何地方兑现和流通。

  B.它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之中。

  C.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

  D.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和意义,说法正确的一

  项是(    )

  A.先查“门”部,然后在“四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àn,

      意义为“偶尔”。

  B.先查“、”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ān,

      意义为“时间”。

  C.先查“门”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àn,,

      意义为“时间”。

  D.先查“、”部,然后在“九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ān,

      意义为“偶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昨天的半决赛中,古巴队和秘鲁队以3:1和2:1分别战胜韩国队和捷克队。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

      就用在这方面。

  C.拿到新书时,我们应该先看序言和目录,了解作者写书的意图、书的大致内容等,

      然后逐章细读。

  D.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地动仪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张衡首先制造的。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借代)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拟人)

  C.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排比)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

6.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景泰蓝的制作》        叶圣陶      中国    说明文

  B.《警察与赞美诗》        契诃夫      俄罗斯  短篇小说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俄国    诗歌

  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德国    悼词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选自徐志摩《再别康桥》)

7.下列对柳树着“金”色的原因,分析正确一项是(    )

A.在夕阳中      B.像新娘      C.显富贵气      D.在波光里

8.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赞美康桥的秀美。

B.“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深深依恋康桥。

C.“清泉”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康桥曾有过自己的美好理想。

D.“寻梦?撑一支长篙”——美好的理想像长篙一样远长。

9.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

B.徐志摩年轻时曾在康桥读书生活过,对康桥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C.诗歌中水草、柔波、彩虹、星辉等意象,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

(二)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峰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给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①,而诗意②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的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的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

(选自刘白羽《长江三峡》)

10.对语段中两个“诗意”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是就人们给巫山十二峰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美的命名而言的。②是就眼前不断

      展开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

  B.①是就三峡的美而言的。②是就巫峡的美而言的。

  C.①和②都是就人们给巫峡十二峰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美的命名而言的。

  D.①和②都是就眼前不断展开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

11.对画线句子的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然发现深灰色石岩从高空落入江心,那落下的轨迹像一个惊叹号。

  B.深灰色石岩从高空垂直而下进入江心,那形状像个巨大的惊叹号。

  C.这个句子既描写了垂直而下,进入江心的石岩形状似巨大的惊叹号,又表达了如此壮美的景象令人惊叹的感情。

  D.见石岩垂直浸江的景象,产生石岩“从高直下”的动感,不禁发出惊叹。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B.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C.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

  D.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13.对本段描写的景物特征和运用的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物的主要特征是“雄壮”,用定点换景法来描写。

  B.景物的主要特征是“壮美”,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

  C.景物的主要特征是“绚丽”,用定点换景法来描写。

  D.景物的主要特征是“秀美”,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

(三)

①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②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4.下列对“尼采自诩为太阳”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证明中国和尼采不同,尼采自诩自己是太阳,光热无穷,而中国不是太阳,不能光热无穷。

    B.将中国和尼采进行对比,证明中国地大物博,能够做到只是给予。

    C.证明中国和尼采是相同的,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必将导致失败。

D.证明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就会自取灭亡,尼采只给不取,最后发疯而死,中国如果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也会灭亡。

15.下列对“抛来”“抛给”的区别,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抛来”和“抛给”只是字面有别,但本质一样。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带有善意,“抛给”则是没有恶意。

16.第③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对其理由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和“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7.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与君歌一曲                  B.静女其姝

C.鸡鸣桑树颠                  D.自牧归荑

1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万类霜天竞自由。

译文:一切生物都在深秋里竞争似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译文:在南野开荒种地,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C.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译文:过去的王宴请平乐公主,喝的都是价钱昂贵的美酒,纵情欢乐,恣意笑闹。

D.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译文: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0篇,也称为“诗三百”,按内容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C. 杜甫,字子美。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誉。

D.李白,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2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静女》是一首民间青年男女恋爱的情歌,采取青年男子的视角、追忆的口吻,回忆男女青年的约会过程。

B.《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内容为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诗风清新淡远,语言朴素自然,当属山水田园诗派的典范之作。

C.《将进酒》属于近体诗,通过长短错杂的句式、铿锵有力的韵律,可以感受到作品沉郁顿挫的诗情。

D.《旅夜书怀》尾联,作者以沙鸥自喻,寄托着诗人漂泊无着的失意感、落拓感;也能体现诗人初离官场、远走高飞的自在感、解脱感。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21.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2.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23.              ,但愿长醉不复醒。                ,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2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陶潜《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25.写出《旅夜书怀》的颔联:                ,                。

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大题共2小题,1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我们初、高中阶段学习了很多小说、戏剧作品,其中很多人物形象令人终生难忘。班级决定开展一次“难忘的人物形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小明和他的同学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26.请你和小明一起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制作一张卡片。

要求:选择科学;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超过150字。(6分)

作品名称:                                       

文字说明:                                                         

                                                                     

小明:我先来说吧。我最难忘的是        ,因为                         

                                                                           

      ……

小华: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中国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觉得外国有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很令人难忘。比如          ,因为这个人物                   

                                                                         

    ……

小刚:大家谈得都很好。这些中外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寄托着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它们很值得我们青年学生去认真品味。

六、写作(3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2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进入职业学校以来,你已经接触了许多教师,他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谈起他们,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选择其中一位老师进行描写。

要求:运用两种及以上描写方法,可适当叙述;不得出现真实校名、班级和人名;400字左右。

                                                                       

[img]

全国高考调研卷是属于那本套题的

2022年高考全国一共有8套高考试卷。上海市自主命题,等到7月7日高考。其他省份除了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是单独出卷,其余的大陆省市共用四套高考试卷。这七套高考试卷分别是全国新高考1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2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

全国新高考1卷使用省份

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共7省市使用全国新高考1卷,这套试卷的高考作文是根据“本手、妙手、俗手”立意的自命题作文,作文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全国甲卷的使用省份

使用全国甲卷的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共5省市。这套试卷的作为是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文章,作文材料是经典名著《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众人给牌匾提名。

全国乙卷的使用省份

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共12省市使用该套试卷。这套高考试卷语文科目的作文是根据双奥之城,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套试卷的高考作文比较好写。

全国新高考2卷的使用省份

辽宁、重庆、海南,共3省市使用该套试卷。这套试卷的语文作文题也还比较好写,至少考生能看得懂命题人的意思。也是给一份材料,由考生自己选择角度,自拟题目。

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的使用省份大家都知道,浙江卷题目比较有深度,北京试卷一如既往地有地方特色,天津卷对天津考生也比较友好。

结语:我们可以看出来高考试卷的版本也算是高考的匹配赛,王者难度跟钻石难度不用一套试卷。全国新高考1卷的使用省份基本上都是卷王地区

请使用新课标一文综的老师,或是参加过文科课标一高考的学姐学长解答谢谢了

2014年的参考下吧。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

(2014-07-08 10:58:49)转载▼

2014年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文综卷I),2014年的试题相对2013年试题而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是稳中有变,而探究这些变化,对2014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2015年的高三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及其分值

1、中国古代史:58.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8.5分,选修·选考题30分)

24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必修1政治史)4分;25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7题,中国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第(2)问,宋应星的科技成就未受重视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45题,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48题,对历史人物包拯“包青天”的评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中国近现代史:43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中国近代史部分(39分,其中必修24分,选修15分): 28题,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9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 30题,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1题,抗日战争·对我国6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目录的修改(必修1政治史)12分;46题,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 ②中国现代史部分(必修部分:4分):31题,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5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世界古代史(4分):32题,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必修1政治史)4分。

※ 世界近现代史(39.5分,必修24.5分,选修15分):33题,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必修1政治史)4分;34题,对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的认识(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35题,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牛顿科技成就的特点,第(2)问,牛顿的科技成就受到广泛重视的社会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 47题,关注二战后联合国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问题(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总之,在全部历史试题所有分数的145分当中,中国史部分:101.5分(必修56.5分,选修45分),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28.5分,选修15分)。其中,政治史:92分(必修32分,选修60分),经济社会生活史:20分(必修20分),思想文化科技史:33分(必修33分)。

纵观整个试卷,历史必修部分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中国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9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17世纪中国的传统科技与同时期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不同时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特点

总体上,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较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可以说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但学生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稳的表

现有:(1)从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分配来看,保持了稳定(必修部分12个选择题48分+2个

主观试题37分共计85分,选修4选1分值为15分);(2)从命题的形式看,试卷继续保持

“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

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12道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而且,在选项的设置

上比2013年更加科学规范;(3)从能力考查来看,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四种能力”,即获取

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4)从考察的知

识点分布来看,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党潮流、近代东西方的科技、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等,这些均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另外,三大板块(即必修部分的政治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分布与去年相比大体稳定;从中外历史的角度看,仍然是中国历史比重较大;(5)对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适度地给与关注,如35题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实际上关注当今的中欧关系,41题考查抗日战争,实际上是关注当今的中日关系;(6)2014年选择项的设置继续保持2013年的模糊性的特点,12道选择题中第24、25、28、32、34题都是“反映”类试题,第27、29、30、35题都是“表明”“表现”类试题,而“反映”“表明”“表现”“说明”类试题要求回答的是现象、原因、特征,还是本质、影响、意义,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对作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同时,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在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其其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最大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变成了信息说明题(称为“比较说明题”),即给出了两幅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41题在承接2013年变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变成了“修改说明题”,该题给出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这是今年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该题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其次,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非选择题难度增加幅度相当大,导致学生的40题和41题的得分大幅度降低,也导致了2013年文综的总体得分创了历史新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在总体设计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014年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在字数、语言上更加完备、科学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文字阅读量;(2)2014年的40题,在材料的选取上和问题的设置上,均没有超出高中学生的认识范围,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相对而言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试题的答案与材料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密切的,只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材料,还是可以作答的;(3)2014年的41题在虽然由2013年的“比较说明题”变成了“修改说明题”,但是这仍然是说明题开放型试题,另外,经历了去年的变化,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2014年试题的变化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学生不会像2013年那样面对41题而茫然无措。

第三,2014年40题的设计除了上面提到的难度降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今年的40题没有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2011、2012和2013年的40题均或明或暗的关注了热点问题,如2011年40题考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实际上关注的是2011年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和当时中国进行的大部制改革;2012年考查的是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与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关注的是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2013年考查的是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实际上关注的是2012到2013年中国周边的海洋局势和海洋安全问题,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矛盾及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导致了我国海疆局势的空前紧张,从而使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今年的40题考查的是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这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可以说关系不密切吧。

第四,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克服和避免了2013年试题设计的一些不足和缺陷。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有两大缺陷和不足:一是2013年选择题的第34题考查了选修二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内容,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违背了课改的精神,也给高中历史的教与学将带来很多的困惑与困难;二是试题的设置和考查的内容有重复的嫌疑,选做题的第45题考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6题考查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方面的不同和产生的不同影响(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两个题目均涉及到维新派和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考查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但总感觉考查的知识点有些重复;还有29题和46题均涉及和考查了洋务运动。今年的试题设计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进步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中国古代史的比重相对2012年和2013年的试题而言有较大幅度上升,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有降低。2012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39分、58分、48分,2013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45分、55分、45分,2014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58.5、43、43.5。我认为这不具有规律性,仅仅是出于命题的需要而出现的巧合和偶然的现象。还有今年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明显减少,我认为可能是命题者出于降低历史试题难度的考虑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意外改革的轨道上。新课标文综试卷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2010、2011、2012年考查的均是教材之外的改革,2010年考查的是刘晏推行的榷盐法,2011年考的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2012年考查的是王莽改制,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查内容涉及了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但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的45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之外改革的轨道上,2014年的45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这是现行选修教材之外的改革。这也算是今年试题的一个变化吧。

总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命制是非常成功的,仔细研究这套试题,对我们2015年的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15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考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

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

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

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

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基于此,

在下面的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课标要求、考纲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针对性。

第二,抓好第一轮复习,不求速度,要求质量,夯实基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抓好主干知识以及主干知识中的细节知识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必须要弄清楚,理解透彻,对于历史事件必须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2)要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要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3)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同时期东西方历史的比较,今年的40题就是东方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技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三,要精选试题,规范训练。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有示范性,采用12+2+选做题模式;二是能力要求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

第四 在加强选择题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对非选择题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包含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等)。材料的选取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以充分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加强结合材料分析史实的能力。

第五 要和语文老师适当地结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均采用“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文综试卷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中,历史试题的文字最长,阅读量最大,而且材料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也最大,而高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并提取所提供材料的信息。而现实是,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高考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历史学科失分率相当地高。基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常态地、长期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

第六,作为历史教师,尤其是作为高三的历史教师,要读书,要关注历史学研究的前沿,开阔眼界,不断充实自己。具体途径和方法:一网上搜索资料,从网上看一些历史资料;二看历史专著,如被誉为“当代资治通鉴”的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教授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三是订阅一些历史方面的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

第七,无论老师或者学生都要关注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情,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是现实的热点问题,如十八大的召开、民生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等,二是重大周年纪念问题,2015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05或15年的事件,也要关注次周年纪念的事件,如04或14、06或16年的事件等。

第八,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一是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集合大家的智慧,这样才能把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二是加强综合科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要设置一个得力的综合科备课组组长,协调好综合科学科之间的合作。

以上是个人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希望不吝赐教!!!

《2020年全国高考I卷文综真题及答案 百度网盘》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高中文理综合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文理综合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关于调研卷i文综四和2021模拟调研卷四文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